中秋

    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开,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作者简介】

    李朴,字先之,虔州兴国(今属江西省)人。宋哲宗绍圣年间进士,官虔州教授、秘书监。著有《章贡集》。

    【注释】

    ①皓魄:皎洁的光华。此代指月亮。②仙籁:天上仙界的声音。③平分秋色:七、八、九月为秋,八月十五为秋的中间,故云平分秋色。④云衢:云路。此指云在空中飘动所经之路。⑤狡兔:指传说中居住在月亮中的玉兔。弦:月有上弦月、下弦月,这里指月的边缘。空从弦外落,即让月不亏。⑥妖蟆:传月中有蛤蟆,能食月,使月亏。⑦灵槎:槎即木筏。《博物志》载,有个住在海边的人,常见每年八月有槎来。一次他乘了上去,到达天河,见到牛郎织女。

    【今译】

    皓洁的月亮升上天空,宛如打开了一面玉镜;万籁俱寂,月明风息,连云间的仙乐也悄然无声。今天正是平分秋色的日子,月亮如车轮般圆满;它久久地伴随着空中的云彩,把千里大地照得通明清澄。那狡黠的玉兔空自跳出弦外,月亮仍然是那么地团圆;那妖异的蛤蟆也不要出现,以免月亮蚀去它的光明。我准备约上几个朋友,乘上通到天堂去的灵槎;但是还须耐心等待,等到那银河彻底澄清。

    【评解】

    这首诗的诗题是“中秋”,而把笔墨主要集中在写中秋的月亮。首句写月亮出来,用“皓魄”、“宝镜”二代词,一形容其亮,一形容其色与形,是咏物诗惯用的手法。次句写天空静寂,益显出月的精神,这就是所谓的烘云托月法。第三句点题,揭出时令;第四句烘染月光的皎洁。前四句全作具体描写,将月色写得很饱满,因此后四句转入虚写,化用神话,从侧面写满月。狡兔落去,蟾蜍不生,既写了月的圆,又寄托但愿月长圆的向往;因此最终用乘槎上天的传说,扣紧八月十五,又引发由月色美好而产生的漫游天宫的愿望。诗形象地描绘了月的形与色,又通过浮思遐想,加倍写出月夜的迷人,因此读来清气袭人,趣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