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龙兴寺

    綦毋潜

    香刹夜忘归,松清古殿扉。灯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白日传心净,青莲喻法微。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飞。

    【作者简介】

    綦毋潜(692—约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人。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进士,历官右拾遗、著作郎。诗多写方外幽情及山林隐趣,清淡隽峭。《全唐诗》录其诗一卷。

    【注释】

    ①龙兴寺:具体所指不详。②刹:佛寺。③方丈:方丈之地。指禅房,也指寺主持所居或寺主持僧。④比丘:僧人。⑤心净:心地洁净,无杂念。⑥青莲:青莲花,佛教用以象征佛法。微:精妙深奥。⑦天花:《维摩诘经》载,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说法,便现其身,以天花散在诸菩萨大弟子身上。又《心地观经》说佛祖说法,感动天神,天雨各色香花,于虚空中缤纷乱坠。

    【今译】

    我留恋着寺中清幽的景色,到了晚上忘了回归;寺前的松林苍翠茂密,把影子投向了这古寺的殿堂门扉。那精致的禅房里,点上了明亮的灯烛,僧人们正在做着夜课,念珠儿挂在他们的衲衣。他们清净无为的心境,可与澄净的青天白日相比;精微深奥的佛法,又如同青莲花一般明洁清奇。我想寺中的高僧讲到妙处,一定会有天女不停地撒下花朵;缤纷的花儿四处飘洒,一定会被成群的鸟儿飞来衔起。

    【评解】

    诗首联破题,直接说出“夜忘归”,点出题中“宿”字,而以寺中的环境清幽,说明忘归的理由。颔联承前写夜间的景象,因是“宿”,所以全写寺内,不及外景,着意于僧人的夜课。颈联转而由景及僧人做夜课,写心中的感受,赞叹寺僧的清净无为,佛法的深微奥妙。尾联便进一步发挥想象,把境与情浑在一起,说寺僧的修为达到极高境界,在阐扬佛法时必然会感来天女散花;而山中多鸟,一定又会将花片衔去。诗在结构上井然有序,起承转合痕迹明显;铸词造语密切所处环境,一派清深幽静的景象,读之如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