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释】

    ①海棠:蔷薇科植物。春天开粉红色花。②袅袅:微风吹拂的样子。二字一作“嫋嫋”,《楚辞·九歌·湘夫人》有“嫋嫋兮秋风”句,当从。崇光:绚丽的光泽。③香雾:充满香气的雾。空濛:迷茫朦胧。④花睡:杨慎《升庵诗话》卷一“月黄昏”条说,花卉午后转为萎缩,至半夜后才渐渐舒展。因此苏轼以花睡喻指花无力萎缩。⑤故烧:一作“更烧”、“高烧”。高烛:一作“银烛”。红妆:指海棠。

    【今译】

    东风轻轻地吹拂着,到处洋溢着绚丽的春光;充满香气的烟雾朦胧迷茫,一轮明月悄悄地转过了画廊。我心中深深地担忧:夜深了花儿也会安睡进入梦乡;因此上点起了明亮的蜡烛,在烛光下观赏这艳丽的海棠。

    【评解】

    诗作于元丰七年(1084),时诗人贬官黄州。他的住所在定惠院东,山上长着一株名贵的海棠,他常在花下小酌。这首绝句,即抒发对海棠深切的眷恋。前两句写伴随着海棠的环境,说海棠在春风中摇荡,在迷濛的雾气中散发着清香,渲染出一派幽静美妙、温馨清丽的氛围。后两句,诗忽发奇想,以夜深执烛看花,吐露自己对海棠的痴迷,想象新颖,构思奇特,比喻脱俗,令人击节称叹。后两句是众口称赏的名句,《冷斋夜话》卷一推为“造语之工”“尽古今之变”的例证,符合黄庭坚“句中眼”、“妙语”的标准。《冷斋夜话》还指出,此事本《太真外传》:杨贵妃喝醉了,唐明皇召见,“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苏轼在此作变化,改以花喻美人为美人喻花,翻出新意。此外,李商隐《花下醉》有云“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以为即苏诗之本。将二诗对比,不难品味出苏诗比李诗更富变化,且韵味深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