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氏郎传奇

俗话说:“济宁州的货全,泰山上的神全。”这话一点不假。泰山上的神为什么这么多、这么全呢?这里还有一段很有趣的故事哩。

相传很久以前,吕洞宾、铁拐李等八人来到泰山上修仙学道。在泰山上同时修仙的还有一个女子叫白牡丹。这一天,吕洞宾出来游玩,遇到白牡丹。他见她长得十分俏丽,真像一朵盛开的牡丹花,人间竟有这样的美女,就动了心。

吕洞宾回到洞里之后,心中时刻想着白牡丹,抽空就去找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洞宾戏牡丹”。

不久,白牡丹怀了孕,吕洞宾违了仙规,折去五百年的道业,白牡丹再也不能继续修仙了。众仙都笑话她,她便离开泰山,奔向东南而去,一直来到了徂徕山,在一个小村子南面的破庙里住下。以后生了个儿子,白牡丹给他取名叫白氏郎。

白氏郎长到八九岁,真比别的小孩伶俐得多,白牡丹就叫他到山阳庄去上学。两庄相隔五六里路,中间有一条小河。说来也奇怪,白氏郎一到河边,便有一个老头说:“别脱鞋了,我背你过去吧!”白氏郎便趴在老头的背上,老头就把他背过去了。放学回来,老头又在河的西岸把他背过来。天天都是这样。眼睁睁进了腊月,这一次,白氏郎放学回来,白牡丹说:“你过河可要注意,别冻坏了脚。”白氏郎说:“我过河从来不脱鞋。”白牡丹惊奇地问:“不脱鞋怎么过河?”白氏郎便把老头背他过河的事说了一遍,白牡丹听后很纳罕,便说:“你再上学的时候,问问他为什么背你。”白氏郎点头答应了。

第二天,白氏郎又来到河边,只见这老头早就在那里等着呢。白氏郎便问他:“这么多人你不背他们,为什么偏偏背我呢?”老头说:“他们没那个命。”白氏郎连忙问:“我有哪个命呢?”老头说:“你是一朝人王帝主,以后要当皇帝。”白氏郎听后,记在心里。

白氏郎回到家里同母亲说了这件事,白牡丹听后非常高兴。

这一天,正是腊月二十三,白牡丹不但得买菜、办年货,还得准备摆供,打发灶王爷上天。她家中贫寒,又没亲人,因她生了个私生子,别人都瞧不起她,借没处借,求没处求,非常着急,又和众邻居吵了嘴,自己在家生闷气。气还没消,白氏郎哭着回家来了。白牡丹连忙问他:“好孩子,你哭什么?”白氏郎说:“人家的孩子都骂我,说我是没爹的!”白牡丹听了,连忙说:“好孩子,别哭了,叫他们先骂着吧,你好好上学,我给你下饺子去。”白氏郎不哭了。白牡丹来到饭屋里,心想:只因为没有男人,街坊邻居也给我气受,孩子上学也被人欺负……她越想越恼,越想越气,拿起了一根火棒,抬头看见了灶王爷,便用大棒敲着灶王爷的脸说:“灶王爷啊灶王爷,你看着吧,要是我的儿子得了帝位,我有仇的报仇,有怨的报怨,非杀个血流成河不可!”她越说越气,越气越用力,连着打了十几火棒,把灶王爷的鼻子打破了,门牙也打掉了。灶王爷来到天上见了玉皇大帝,跪在地上说:“大帝啊,可了不得啦!”玉皇大帝一看,灶君满脸是血,一颗牙齿还在外边耷拉着,问:“怎么啦?”灶君说:“这是白氏郎他娘打的,她还说:‘要是我的儿子得了帝位,我有仇的报仇,有怨的报怨,非杀个血流成河不可。’”玉皇大帝一听很生气,说:“这还了得!当一个平民百姓,谁还不得罪几个人,有罪就杀,那还能行!再说还没有帝位就把灶君先打了一顿,要是得了帝位还要天吗?”便吩咐四员天将:“到来年的龙节,先抽去白氏郎的龙筋!”

再说白氏郎这天又上学去,白胡子老头仍然在河边等着。白氏郎来到跟前,老头说:“我就背你这一次了。”白氏郎忙问:“为什么?”老头说:“你娘说了瞎话呢。”说着就把事情的原因说了一遍。白氏郎听后,连忙跪下说:“好爷爷,你想办法救救我。”老头说:“我也没办法救你了,玉皇大帝已下了御旨,来年龙节抽你的龙筋。现在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在抽龙筋的时候,一定要咬着牙,不要吱声,这样只能抽没了你身上的,抽不了你嘴里的,剩下一个龙牙玉口,你说一句还当一句。”说完,老头就不见了。

白氏郎回到家里,娘俩抱头哭了一场。白牡丹摸着他的头说:“孩子,别哭了,到那一天我把你藏起来,叫他们找不着你就行了。”白氏郎一听也是好主意。一过了年,娘俩就数着天数过日子,谁知又数错了天数,这一年的正月是小月,二十九天,本来已经是二月二了,白氏郎还认为是二月初一呢。早起白氏郎又上学去,刚走到半路上,只见天上忽然起了一块黑云彩,一个闪电跟着一个雷,真把人的耳朵都震聋了。白氏郎一看,知道坏了,他见路边有一块坟地,就跑到那里,爬到供台石桌子底下。刚刚趴下,只听一个沉雷,把石桌子掀在一边,开始抽他的龙筋。白氏郎咬着牙,闭着眼,忍着抽筋剥皮、脱胎换骨的剧痛,一声不吭……

龙筋抽完了,只剩下一个龙牙玉口。从此,白氏郎也不上学了,急得疯疯癫癫的。他恨透了神,他想:母亲说的话要不是神去报告,玉帝怎么会知道呢?他决心要把所有的神都扣押起来,叫他们永不能露头。这时,他家里的生活更困难了,家里除了白氏郎用的一个葫芦外,再没有别的东西了,白牡丹已经出门要饭。白氏郎就拿了这葫芦说:“我要用它把所有的神都装起来。”来到饭屋里,看了看灶君,他气得咬牙切齿地说:“灶王爷,你到葫芦里来吧!”只听吱的一声,一阵小旋风过后,灶君真的进了葫芦,白氏郎一看大喜。因他是龙牙玉口,说一句当一句,这葫芦也真的成了他的装神葫芦了。

白氏郎提着葫芦,走出家门,一直向东,边走边装,周游了天下的名山大川、庙宇仙洞,把所有的神都装起来了。也不知过了几年,这一天他又来到了泰安神州。

再说那号称泰山奶奶的碧霞元君,在泰山顶上掐指一算,大吃一惊:“不好,白氏郎装神到泰山了,眼睁睁就要装到了我头上。”她低头一想,心生一计,连忙派出四条火龙,把白氏郎团团围住。于是,当白氏郎提着装神葫芦从岱庙走到泰山半腰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走得又饥又渴,只觉得浑身像着了火。这当儿,只见从对面来了一个老太婆,年纪有五十多岁,左胳膊挎着竹篮,右手提着个瓦罐。白氏郎一见连忙迎向前去,谁知行走更困难,一步一喘,好似上了火焰山。白氏郎费了好大的劲才来到老太婆的跟前,弯腰施了个礼说:“老婆婆,你干什么去?”“给俺的儿子送饭去。”“拿的什么?”“这是单饼,这是米汤。”白氏郎一听连忙说:“好婆婆,我又渴又饿,给我点吃的吧!”老太婆一听连忙说:“这可不行,这是给俺儿吃的,你吃了叫俺的儿吃什么?”“好婆婆,你救救我吧,我饿坏了。”老太婆故意停了停说:“咱一不是亲戚,二不是朋友,凭什么给你吃?这样吧,你若跪下磕个头,叫我三声亲娘,我就给你吃,也给你喝。你若不叫,我走了。”白氏郎想: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他四下里看了看没有一个人,就双膝跪下,磕了四个头,叫了三声亲娘。老太婆连忙答应了三声,就拿出了单饼、米汤。白氏郎吃饱喝足,转眼之间,老太婆不见了。

原来这老太婆就是泰山神碧霞元君变的,她骗了白氏郎后,收了四条火龙,来到泰山顶上,专等着白氏郎的到来。

白氏郎吃饱喝足,提着宝葫芦继续向前走,逢庙装神,遇洞收仙。他登上山顶,进南天门,过天街,向东一望,只见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殿,匾上写着“碧霞祠”。白氏郎进了大殿,见一位女神端坐在莲花宝座上。他知道这一定是碧霞元君了,就从腰里解下葫芦要把她也装进去。不料,女神开口说道:“好个没良心的白氏郎,你吃了我的单饼,喝了我的米汤,还拜了我四拜,叫了三声娘,你装别人我不恼,不该上山装你娘。”白氏郎一听,大吃一惊,抬头一看,原来她就是送饭汤的老太婆。白氏郎急忙跪倒,不想,砰的一声,葫芦掉在地上摔碎了。这样,被装进葫芦的各路神仙,纷纷顺着十八盘石阶,骨碌碌滚下山来,他们见庙进庙,遇洞钻洞,争相逃命。一会儿工夫,从山顶到山脚,犄角旮旯都藏满了神仙。所以,泰山的神仙比任何地方都多都全。有一些体弱腿慢的,来不及寻找好一点的藏身地,都一股脑儿地挤到斗姆宫上面的一座小红楼和旁边的一个大石洞里了。后来,碧霞元君见这座楼和那个洞的神仙多得数不清,就把那楼叫“万仙楼”,那洞叫“千佛洞”了。

只有灶王爷还是回到了灶头上。不过,人们怕他再去向玉皇大帝告密,便都在灶王神像边写上了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再说泰山奶奶见众神都从葫芦里跑了,就对白氏郎说:“孩子,你已把众神送到这里,玉旨已下,都归我管,保佑神州,国泰民安。你也应该认认你父亲了,你父亲就是吕洞宾,在山脚下修行呢,快找他去吧。”

白氏郎走后,众神都来到山顶上向泰山奶奶谢恩,一直玩到天明。这一天正是旧历三月十五日,也是碧霞元君的生日。从此每年的三月十五日,山上就起香火会了。

那白氏郎找父心急,一口气跑下山来。眼前出现了一条小河,有丈余宽,没底地深,两崖都是陡壁,他为难了。

再说吕洞宾在洞里掐指一算,知道儿子在找他,就来到河边。白氏郎见有人来,刚想开口,吕洞宾开言道:“我就是吕祖,要是我的儿子,上我的手上来。”接着,把手伸到对崖,白氏郎便站在他的手中,吕洞宾把手一攥,白氏郎立即化为乌有,还归父体。

白氏郎住过的石庙,后来就叫“白氏郎庙”;这个村子就叫“白氏郎庙子村”,也就是现在的“白庙村”。

张纯岭 程金富 讲述

钟本文 记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