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入河套

俗话说:“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河套分为前套和后套,后套盛产小麦、谷子,前套牧草青青,是个很好的大牧场。

很早以前,前套是一望无际的大沙原,寸草不生,穷困荒凉;后套遍地是草,没有庄稼,百姓靠放牧牛羊为生。前套能成为牧场,后套能成为粮仓,据说是王昭君和亲时立下的功绩。

汉朝的时候,河套住的是匈奴。匈奴和汉朝常打仗,攻来攻去,闹得百姓不得安宁。时间一长,别说老百姓怨恨,就是汉朝皇帝和匈奴王也觉得受不了!汉元帝时,匈奴王呼韩邪单于来长安要求和亲,这正中汉元帝心意,就把王昭君嫁给单于,以求和好。

王昭君为了汉朝与匈奴和好,使两家百姓安居乐业,心甘情愿去河套与单于结为夫妻。不过,她想匈奴那里天气很坏,不种五谷杂粮,生活艰苦。在动身的前几天,她常常暗中落泪,后悔不该答应去和亲。

这天夜里,月明星稀,王昭君神情恍惚,好像有许多话憋在心里。想想长安的晴朗天气,想想河套那里阴沉沉的气候;想想长安的丰餐美肴,想想河套那里没米没面……越想越烦,看看桌上的琵琶,伸手拿起来,想把内心的话,倾吐在琵琶上。

王昭君抚摸了一下丝弦,却没有心思弹。她把琵琶放在桌上,转过身,看看窗外明月,步出门去。突然,身后传来声音:“昭君!”她回头一看,屋内空空,并无一人,正觉蹊跷,却听得从琵琶上传出说话声:“我是阴山上的大树做成的琵琶,来伴你弹唱。”王昭君听那声音,亲切和蔼,抱起琵琶,问:“你是从匈奴那里来的?”

“是,是,琵琶是匈奴人造的。我从河套来到这里。我来到这里,每天想着老家。那里的老百姓盼着你哩,快些走吧!”

王昭君对琵琶说:“我早拿定了去和亲的主意,只是那里太苦,困难太多,怕受不了啊!”

琵琶哈哈笑了:“我在你身边,会帮助你的。”

王昭君一阵高兴,又问:“那里缺什么?我带些什么好呢?”

琵琶说:“那里没有庄稼,你带些种子吧!”

王昭君点点头,把琵琶轻轻放好,连夜用红锦缎做了个袋子,把麦种和谷种装得满满的。

王昭君和单于出长安,沿黄河向北走。进入河套,向四周一看,光秃秃的,连茅草、树影都没有,一片黄沙,比在长安想的还要荒凉。

天阴沉沉的,风冷飕飕的,一脚深,一脚浅,没个路,真难走呀!单于和王昭君带着人马一步一步向前挪。突然,刮起了狂风,沙石被吹起来,满天飞舞,天昏地暗。人被风刮着向后退,不能前进。停下来,等呀,等呀,过了五天,天不晴,风不息。人又饥又渴,到处找不到水。不少人倒在地上,奄奄一息。马也倒下不少。王昭君问单于:“这就是河套?”

单于怕王昭君伤心,忙说:“这里是前套,向西走是后套,那儿遍地是草,能放牛羊,比这里好多了。”

王昭君看看天,看看地,心想:这地方咋叫人生活呀!她把琵琶抱在手上恳求地说:“这里的百姓太苦了,你帮帮我的忙,把这儿变一变,能像后套就好了。”

琵琶说:“你弹吧,弹得越动听越好。”

王昭君弹起琵琶,优美悦耳的声音在空中随风飘旋。转眼风停了,乌云散了,太阳露出脸,暖烘烘的。她一个劲弹着,单于叫她吃饭,她只是摇头。她整整弹了三天三夜,地上长出了青草,到处开着黄色的小野花,发出清香。她又弹了一天一夜,那些美丽的小鸟叽叽喳喳飞来了,大地变了样。单于看得入迷,天变了,地变了,王昭君也越发漂亮了。单于惊叹地说:“前套也能放牧牛羊了。”

突然琵琶声停了,单于回头一看,王昭君已昏倒在地上。

从此,前套变了样,成了个水草丰盛的地方。古诗说的“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指这里。

王昭君在宫里没住多久,一心要去后套。单于舍不得她离开,不让去。王昭君千说万讲,单于才答应了。她带着琵琶和锦袋,跋山涉水来到后套。四周看看,全是绿油油的青草,茂密粗壮。她想,要是在这里种庄稼多好呀!便找来一些老百姓,教他们除草,种上麦子。大家没见过麦子是啥样,谁也不愿种,都说:“俺这里祖辈长草,种什么庄稼呀!”

不能强逼百姓们种,只有自己动手了。王昭君找了一片牧草丛生的地方,开始拔草,拔半天才拔了巴掌大的一片。她想起了琵琶,便求琵琶帮忙,琵琶答应了。王昭君抱起琵琶尽情地弹呀,弹呀,随着琵琶声,青草一棵一棵不见了,露出黄中透黑的土地。王昭君带着跟她来的宫女,犁呀、耙呀,把地翻好,撒上带来的麦种。没多久,麦苗拱出了地面。

王昭君拔草种麦的事,叫一个反对匈奴和汉朝和亲的大臣知道了,跑去找单于。他说:“草是咱匈奴的命根子,没有草,不能放牧,就没吃没穿。王昭君毁草,等于绝了咱的生路呀!”

单于说:“她要把汉朝的庄稼带给咱。”

大臣说:“咱和汉朝水土不同,敬的不是一个神,种庄稼根本不行。再说,她放着长安的荣华富贵不享,来到咱这偏僻的地方,她和咱同不同心,还得留神啊!”

单于受了挑唆,下令王昭君立即回去。这怎么办呢?麦苗才指把高,一走就完。再说这一脚踢不响,今后让百姓们撒种种庄稼就更难了。王昭君又求琵琶帮助。随着她弹拨的声音,麦子蹿着长大,很快地成熟起来。金灿灿的麦子收割了,琵琶声又帮助打场,磨面,蒸馍,烙饼,擀面条,包饺子。分给老百姓吃,人人都说好吃。百姓们纷纷求王昭君留下来教他们种庄稼。

昭君入河套 - 图1

王昭君把收获的麦子带回去后,单于见了,十分高兴。这时单于知道了种麦的事情,知道了老百姓要学种庄稼,就和王昭君一同到后套,把麦种分下去。王昭君走遍了后套的山山水水,村村镇镇,教百姓们耕耘土地,撒种育苗,浇水灌溉,收割打场。后套土地肥沃,有黄河水浇灌,庄稼长得格外好。

麦子收割了,人人都说匈奴和汉朝通婚,给匈奴带来了幸福。后来,王昭君又把谷种、玉米种撒在后套。从此,后套就越来越富,成了黄河流域最富裕的地方了。

王昭君死后,河套人民怀念她,为她修了好几处坟墓。在前套呼和浩特的昭君墓,满长着青草。到了秋天,地里的草木都枯黄了,唯有王昭君墓上的草照样是青的,当地人叫“青冢”。据说,这是因为昭君为河套百姓带来了幸福,青草也不忘她的恩情。

张万昌 讲述

申法海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