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鼓的秘密

乾隆皇帝二下江南,在民间吃了“银丝钓葫芦”(1)、“金镶白玉板”和“红嘴绿鹦哥”三种菜,觉得十分可口。回京后,命厨师做来一尝,却一点没有味道。因此他在第三次下江南时,决心再到民间一走。

他来到杭州行宫住下,第二天,也不告诉文武百官,只带了一个随身的小太监,两人微服出城而去。时值冬暮,一路上只见村舍冷落,田畴荒芜,乾隆不禁叹道:“孤家数年未来,想不到变得如此模样!”越往前走,越是荒凉。乾隆十分扫兴,便要回去。不料小太监忘记了归路,竟领到一条岔道上去了。

两人盲目乱走了很多路。乾隆饥肠辘辘,体力渐渐不支,嘴里直骂小太监无能。小太监吓得求饶道:“奴才该死!请万岁爷歇一歇,待奴才去找点吃的孝敬万岁。”乾隆道:“不歇,要找就一起找吧。”正好近处有个小村庄,便走了进去。

村子里空荡荡的,杳无人烟,也不闻犬吠鸡鸣。他们敲了几家的门,不见有人出来,好不容易在一间茅屋门口,发现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婆婆,坐在门槛上,正低着头在一个破钵里揉和什么东西。

乾隆见了,上前问道:“喂,老婆子,可有吃的东西吗?”

老婆婆抬起头,看了他们一眼,爱理不理地答道:“吃的?喏,这就是。”说着把破钵递给乾隆。

乾隆见钵内是两个灰黄色的团团,以为又是什么佳肴,便问:“这叫什么名称啊?”

老婆婆回答道:“砻糠团子。”

小太监在一旁喝道:“呔,大胆老婆子,竟敢用糠团来招待客人!快把‘银丝钓葫芦’和‘红嘴绿鹦哥’拿出来。”

老婆婆站起身冷冷地道:“这年月,野菜都挖不到,有这个吃,已不错啦!还讲究什么银丝金丝的。”说罢进屋而去。

乾隆十分恼火,但因人地生疏,再加又冷又饿,发脾气也无济于事,只好在附近一棵树下歇息。一会儿,只见那老婆婆提个破篮,掩上门,离家走了。

这时,乾隆饿得实在忍不住了,便勉强挣扎起来,走进屋去。房里空无一人,乾隆满以为有什么“白玉板”、“绿鹦哥”之类的食物,可是搜来搜去,除了水缸里的半缸清水和刚才的两个糠团以外,什么都没发现。乾隆饿极,抓起一只糠团子,咬了一口,也觉不出什么味儿,接着便大口大口地吃下肚去。吃了一只,又吃第二只。这时,小太监进来了,乾隆怕他来讨,连忙把第二只吃剩的糠团塞进嘴里。

小太监人小胃口差,饿了一会儿,倒觉得好些,进屋见乾隆正在吃那糠团子,便惊讶地叫了起来。“糠”字还未出口,却见乾隆噎了喉咙,憋得直翻白眼。小太监见状,想笑又不敢笑,顺手拿个瓢,在水缸里舀了一瓢水,给乾隆灌下去,这才使他慢慢喘过气来。

乾隆吃了糠团,觉得精神好些,看看天色将晚,便催促小太监快快寻路。小太监又饿又急,正束手无策时,御林军因为皇帝失踪,已一路寻找到此,恰巧碰见他们两人,喜出望外,连忙接驾回到行宫。

回宫以后,乾隆回想起这件事情,十分懊恼,堂堂当今天子,竟吃糠团,岂不大失体统!幸好只有小太监一人知道,但为了万全计,就必须灭口。刚好,朝廷需要一面龙凤鼓,于是,乾隆借这个名头,下旨派小太监随军到浙东去采伐木材。同时暗地吩咐一员大将,一到目的地,就不留痕迹地把他杀掉。

小太监自从心里搁着皇上吃糠的事,想讲不能讲,十分难受,一直憋到在浙东的一个小村庄住下。当夜,他翻来覆去睡不着,蓦地跳下床来,独自跑到一棵大桧树下,只觉得有一股强烈的愿望,要把这件事说出口。这时借着朦胧的月光,他看见树干上有一个很大的树洞,好在四下无人,便把头伸进树洞里,使足力气喊道:“乾隆皇,吃砻糠!乾隆皇,吃砻糠!乾隆皇,吃砻糠!”喊罢,嘘出一口长气,顿时如释重负,气爽神怡,心里觉得轻松了许多。

回到屋里,他很快睡熟了,可万万没想到,大将的宝剑顷刻会刺入他的胸膛!当夜三更,可怜的小太监就含冤死去了。

第二天,采伐队的军士发现了那棵粗大的红桧。大将认为用它制作龙凤鼓正合适,便率众砍倒大树,运回京城交差。乾隆见有了鼓料,又除了心头隐患,龙颜大悦,当即给大将加封一级。

经过五个月的精雕细琢,龙凤鼓造成了。第二天是五月初五端午佳节,乾隆下旨大宴群臣,同时鸣钟击鼓,以示庆贺。

端午节一早,乾隆喜悠悠登上御座,两旁百官山呼万岁,举杯敬酒。乾隆传旨鸣钟击鼓。

当,当,当!庄严、洪亮的钟声响了。接着,鼓手按节拍敲击龙凤鼓。但是,传出来的鼓声不是咚咚咚,而像煞是“乾隆皇,吃砻糠,乾隆皇,吃砻糠”的声音。

百官们先是一愣,后来听得真切,都忍俊不禁,竟哈哈笑出了声。乾隆气得脸色发青,瘫在龙椅上,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以后,这种鼓流传各地。直到现在,只要你仔细听听那鼓声,岂不像“乾隆皇,吃砻糠,乾隆皇,吃砻糠”吗?

张德亮 搜集整理


(1) “银丝钓葫芦”是黄豆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