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幕友扬州护官

扬州自古十分繁华,也是两淮盐商会集之地。清代,在那里设盐运使衙门,统管苏、皖、赣、鄂、湘五省盐政,是个大衙门。

嘉庆初年,朝廷向扬州放一个新的盐运使。他是满洲八旗人,一向在皇宫内务府供职,对汉族的历史和风俗,从不过问。

新运司(1)到任是仲春二月初,正赶上丁祭(2)。这天,他见衙门里杀猪羊,宰太牢(3),许多人忙得不亦乐乎,觉得很新鲜,就走过去问那经办的属吏:

“你们这是做什么?”

“祭孔。”那属吏随口回答。

“孔是谁?”

“就是孔子,他老夫子是儒家之祖。”

那运司点点头。其实,他并不甚解;但碍于身份,不好多问,于是向那属吏打个招呼,离开了。

他沿着一条游廊往西走,见一株大樟树下有个盐院的老塾师在踱步,便走过去问道:

“老爷子,孔子是什么样人?”

老塾师打量一下对方,便很有兴致地晃着脑袋说:

“孔子者,乃春秋时的大圣人、大完人也!”

什么春呀秋的?那运司越听越糊涂,只“嗯”了一声,勉强笑笑,又走了。他边走边想:真是一人一个调,不知听谁好!我不如去请教那位写奏折的杜幕友吧。于是,他又在后院找到杜幕友问:

“孔子过去曾经做过什么官?”

“孔子是鲁国司寇,摄行相事。”杜幕友据问而答。

这下,那运司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杜幕友见他睖睁着,心中有数,就笑着解释说:

“这是古时候的官名。司寇掌管刑狱;摄行相事就是代理宰相职务。孔子的官职,等于国朝的刑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

“哦,原来如此!”那运司终于明白了过来。他觉得杜幕友有学问,照他的口径说话就错不了。

当天晚上,那运司设宴招待属僚,坐了满满两桌。酒至半酣,属僚们请新运司讲讲话。那运司就说:

“今天盐院祭孔,很好。不足之处,有的人对孔子称呼太乱:什么老夫子呀,什么儒家之祖呀,什么春秋时的大圣人呀——呃,圣人难道也分时令?还有,叫‘大完人’更是多余,人一死不早就完了吗?总而言之,称呼要恰当,不可乱。据我看,孔子的官也不小了,按照他的官职,就清清爽爽叫他‘孔中堂’不是很好吗?”

“啊?这……”席上的人顿时目瞪口呆。原来“中堂”是明清两代对大学士的一种尊称,那运司在大内孤陋寡闻,只知有清,不知有先秦(4)汉魏,竟把杜幕友的比方,生搬硬套地覆到孔子头上去了。

至此,杜幕友再也无法解说。但他觉得这个上司倒颇为天真有趣,应该“助人为乐”,于是在公余之暇,常常给他讲故事、道传闻,日就月将,结果竟引起了对方读书求知的兴趣。后来,“孔中堂”这类的笑话就不再在运司衙门发生了。

乐溪 整理


(1) 运司:盐运使也叫运司。

(2) 丁祭:旧时,每年在仲春(阴历二月)及仲秋(阴历八月)上旬丁日祭祀孔子,叫“丁祭”。

(3) 太牢:即牛。

(4) 先秦:指秦代以前的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