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千成万宝中宝”

徐文长已经年老,得了一身重病,自己知道活不了多久了,于是,就把亲友们请来,说道:“我快要归去了。我生前没有私蓄,只有一点小小的遗产,打算送给你们。”

亲友们都知道,徐文长骨头很硬,生平两袖清风,哪来什么遗产呢?不过他既然说有点小小的遗产,总也不会虚说。于是,大家都静静地站在一旁,听他立下遗嘱。

徐文长告诉大家,他床底下有两只箱子,一只箱子里装的是“纪念品”,另一只箱子装的是“宝中宝”。各人可选择一项。并以签名为凭。

多数亲友都巴望得到财富,就在“宝中宝”的纸单上签了名;只有少数几个徐文长的知交,知道纪念品一定是字画,便在纪念品的纸单上签了名。

遗嘱立好了,徐文长提出了一个条件,这两箱遗产要等他死后过七七四十九天,才能打开。大家都点头表示同意。

于是,徐文长把两只箱子的钥匙交给了他最要好的朋友。箱子仍然放在自己的床下。

不久,徐文长与世长辞了。

徐文长死后,亲友们凑了点钱,把他葬在山阴木栅山。过了七七四十九天,大家才聚集起来,准备打开那两只箱子。按照徐文长的遗愿:先开那只放纪念品的箱子。箱子打开,里面果然是徐文长的字、画、文章和诗稿。徐文长的知心朋友们分了字画,都心满意足地回家去了。

接着,打开了另一只箱子,见里面却是一包用厚纸包扎起来的东西。这时大家都屏住气,默不作声,心想:不知“宝中宝”究竟是什么东西?

纸包打开了,里面露出来的不是别的,竟是一吊吊特别饱满的稻头呢。这时,大家几乎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天哪!这算什么“宝中宝”呀?于是一个个目瞪口呆,面面相觑。

等到大家发怔过后,才看到在厚纸里面,有徐文长亲笔写的“化千成万宝中宝”七个大字。

于是,有的连连摇头;有的后悔还不如得几张字画;但其中有一个人,却心有所悟,便小心地收起了这包特别饱满的谷种。

后来,那人拿这谷种试着去下秧,稻子果然长得特别好。于是年年挑选最饱满的稻头做谷种,年年得到了丰收。

每年秋收选谷种时,有人来看他,他总是拈起沉甸甸的稻头,笑着说:“化千成万宝中宝!”——就这样,你看样,他看样,挑选谷种就成为许多农家一种传统的增产方法。

据说,人们为了纪念徐文长,后来还专门造起祠堂作为挑选谷种的场地,叫“土谷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