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梦题石

在苎萝山东麓,靠河有块石壁,上刻“浣纱”两个大字,笔力雄健浑厚,相传出自王羲之之手。

王羲之为何要题“浣纱”两字?其中有一段机缘。

东晋时候,异族崛起,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后来他眼看社稷日遭强胡威胁,君臣醉生梦死,心里异常忧戚。

一日,他来到诸暨,去观看西施故乡苎萝山。想起吴越往事,不禁喟然叹道:“嗟夫!江边空余浣纱石,夕阳不照浣纱人。今之臣民者,谁似少伯、西施?”

王羲之嗟叹了一会,觉得身子疲倦,便靠在石壁上休息。恍惚中,却见浣纱石上,有一绝世美貌的浣纱女亭亭玉立。他吃了一惊,心想:难道西施今日还在?便上前作揖问道:“这位莫非是西施娘娘?”

那美女含笑点点头,一边还礼,一边也启口问道:“君可是会稽王右军?因何在此兴叹?”

惊梦题石 - 图1

王羲之说出苦衷。那美女听了,眉心紧蹙,叹道:“是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君不见会稽城内歌舞正浓,浣纱石上遍生荒草。岁月无情,故国旧事难免又将重演!”

王羲之听得此言,连连点头。正要继续讨教,睁开眼来,哪里还有美人的踪影!只有一湾春水绕过方石,带着暮色流向远方……

王羲之回到寓中,这一夜反复寻味西施的话,辗转难眠。他越想越觉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乃是千古名言。而西施浣纱,正是生于忧患的最好例证。

次日拂晓,王羲之便带着文房四宝,匆匆来到苎萝山下的浣纱石上。他面对溪水,大礼参拜,又向长空发誓:“西施娘娘英灵在上,王羲之定要让天下人永远记取吴越教训!”说罢,凝神屏息,挥舞神笔,就在那石壁之上,一气呵成,题了“浣纱”两字。

传说王羲之死后,就葬在苎萝山。他在石壁上留下的墨迹,经后人镌刻,至今犹存,成为苎萝山的一个胜迹。

阮逊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