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御赐金牌

明朝窦太师,三考出身,大名鼎鼎。有一次,皇帝问他:“卿识字几何?”窦太师回答:“字如牛毛,臣识一腿。”皇帝想:“论牛毛,腿上最多最密,这样看来,他识字之多就可想而知了。”当场试了些难字,果然个个认得。皇帝大喜,特地赐给他一块“天下无书不读”的金牌。

窦太师到绍兴后,每次逛街过市,总把这块御赐金牌挂在轿前,鸣锣喝道,耀武扬威,自以为文章压倒天下,目空一切,傲慢非凡。

这天,正是炎热盛暑,徐文长听得窦太师又要到学宫去,心想:什么御赐金牌,老是抬出来吓人,今天非把它卸落来不可!主意既定,就赤身露胸,睡在东郭门内的官道当中。

“嘡嘡……”鸣锣喝道的声音渐渐近了。头牌执事看到有人睡在官道当中,就禀告老太师说:“有个小伙子挡官拦道!”窦太师听得有拦道的,就吩咐停住轿,自己出来看看。只见那拦道的睡得正熟,窦太师就连忙把他叫醒。

徐文长故作恭敬地站在一旁,等候发落。窦太师开口问道:“你睡在热石板上做什么,难道不怕皮肤晒焦吗?”徐文长回答说:“我不做什么,只是晒晒肚皮里的万卷藏书。”

窦太师听他好大口气,就对他说:“既然你喜欢读书,读书又多,一定会对课。我此刻有个课要你对,如对不出,你就速速让道回避。”

徐文长反问道:“如果对出了又将如何?”

窦太师想:黄口小儿,乳臭未干,谅他有多大学问?就随口说:“如果对得出,我把全副执事停在这里,老夫步行进学宫!”

于是,就开始对课了。

窦太师想起绍兴有三个阁老台门,便随口占道:

南街三学士。

徐文长不假思索地立即回对:

东郭两军门。

窦太师一听,觉得南街对东郭,文官对武将,对得多工!而且这五个台门,都是绍兴城内有名的大台门,不觉暗暗佩服。可是嘴里却说:“光是一个课,还不能试出真才实学,须得再对一个。”

徐文长若无其事地回答说:“太师只管吩咐,不要说一个,就是十个百个,学生也一概从命。”

于是窦太师又想了一个连环课来难徐文长。他道:

大善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

徐文长略一思索,即对道:

小江桥,桥洞回,圆似镜,镜照山会两县。

窦太师听了,大善塔和小江桥都是绍兴城的南朝古物,小江桥恰恰造在两县的分界河旁,桥洞的两面正对着山阴、会稽两县。这个课不但连接得巧妙,而且对得十分妥帖,不由得点头称赞:“好奇才!”

卸御赐金牌 - 图1

窦大师只好践约,举步朝学宫走了。

这时,徐文长就故意问窦太师:“你那块金牌上的六个大金字,作何解释?”窦太师听得问起金牌,马上得意地说:“皇上晓得我读遍天下的书,才特地赐我这块‘天下无书不读’的金牌!”徐文长接着又问:“那么,太师爷,你‘时宪书’(1)总该熟读吧?”窦太师被问得目瞪口呆。暗想不要说熟读,就是连书名也没有听到过哩!

徐文长见时机已到,便把早已准备好的《万年历》拿出来,递给窦太师说:“太师没读过,学生倒会背。”接着,就喃喃地径自背诵起来,背得既流利又纯熟。

那窦太师果然也聪颖,真是过目不忘,等徐文长背好,他也已经记住,立刻也背了出来。但徐文长说:“太师能背,极好,不过这只是顺背,学生还能倒背呢!”说罢,就把《万年历》从尾到头,倒背了起来。

窦太师对着书,听徐文长倒背完毕,自己却背不出,只好呆呆地站在一旁。过一会儿,徐文长问道:“太师既然有书未读,背书不熟,那么这块金牌将如何发落?”

窦太师尴尬万分,当着众人只好践约,说声:“卸了吧!”立即举步朝学宫走了。

从此,窦太师进出府门,虽仍耀武扬威,鸣锣喝道,却再也看不到他那块“天下无书不读”的御赐金牌了。


(1) 时宪书即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