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徐文长(1521—1593),名渭,号天池,晚号青藤,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我国明代杰出的爱国主义文学家和书画家。

徐文长自幼聪颖,一生勤奋好学。二十岁时,考中了山阴秀才。以后,他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第。徐文长从少年时代起就开始学习书法,博采前辈知名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智永、虞世南、贺知章、杜世昌诸大家,卒有所成。随着书法艺术的进步,他的绘画艺术也逐渐成熟起来。

徐文长出身于小官僚的家庭。他诞生后一百天,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苗宜人是继室,家庭地位很低,在人们的歧视下,辛辛苦苦把徐文长抚养长大。十四岁这年,苗宜人不幸亡故了,他只好依赖于两个哥哥生活。他的两个哥哥都是他父亲前妻童氏生的,比他大许多岁,经常在外游历,所以实际上这时他已成了孤儿。到他二十岁时,他的二哥亡故;二十五岁时,大哥也亡故了。他只好依靠妻家过活;不幸,这一年他的妻子潘氏也病故了,他从此无依无靠,开始过着穷困的生活,并把自己的住处称为“一枝堂”,表示自己的身世像鸟儿栖居一样。家庭的变故和经济的困难,没有影响他在书画艺术上的成就,他在这一时期广泛接触了社会和各个阶层的人物,从而在书法、绘画、戏曲、音乐、武术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出色的成就。

徐文长仕途坎坷不平,一生很不得志。三十七岁时,他应邀到浙江总督胡宗宪属下担任幕僚,亲临前线参加了浙江沿海和绍兴一带讨伐倭寇的战斗,曾出计谋屡建奇功,并写了许多激情洋溢的爱国主义诗文,备受当时人的重视。可是,由于明朝统治阶级内部钩心斗角,加上后来宦官弄权,严嵩当道,朝政腐败不堪。严嵩被弹劾后,胡宗宪亦受牵连,不久竟自杀身死。徐文长清名受污,更受到排挤。这时,他精神上受到极大刺激,抗倭爱国理想无法实现,神经开始失常。四十五岁时,他写了《自为墓志铭》准备自杀。不久,又怀疑续妻张氏不贞,失手误杀了她,从此开始了七年狱中生活。

徐文长在五十三岁时被人营救出狱,以后就经历了六年的漫游生活。他“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漫游使他突破了原有生活小天地的局限,增长了见识,丰富了见闻,从此他的书画就完全成熟了。他在晚年,傲视权贵,同情平民,与封建统治者采取了完全不合作的态度。他在不少诗文中表达了对当时横行霸道、不可一世的当权者的痛恨,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备受歧视迫害的不幸遭遇。

徐文长晚年生活十分悲惨。六十一岁漫游回来后即贫病交迫,身旁无人,只有一只狗伴在身边。他缺米少酒,衣衫单薄,屋子破旧,步履艰难,只得挣扎着,以鬻画为生。最后只好把几千卷心爱的藏书变卖一空,移居到后衙池王家卒岁。尽管生活如此潦倒,但他并没有在权贵面前屈膝,不肯随便为他们题诗作画,保持了我国历代正直知识分子“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骨气和崇高的品质。

1593年,徐文长在贫病交迫中死去,卒年七十二岁。死时以稻草盖身,木棺草葬于绍兴城南木栅山,也没有墓冢。他生前没有人为他刻集子,直到死后好几年,公安派首领袁宏道偶然发现了他的诗文,为他刻印了集子,才使他的艺术才华没有被湮没。

徐文长一生在黑暗世道中挣扎,抗争,辛勤创作。在他生前死后,都有不少封建卫道者攻击他,歪曲他,污蔑他。但这一切丝毫掩盖不了他高洁的品格和艺术的光辉。明代以来,我国知名文学艺术家如袁宏道、陈洪绶、郑板桥、任伯年、吴昌硕、徐悲鸿等,都对他有很高的评价,并深受其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珍视徐文长的艺术才华和他对祖国文化的贡献。1961年,北京举行我国古代十大画家展览会,徐文长列为其中之一。他的画作受到了国内外的很高评价。徐文长的故乡绍兴,也保护与修复了他的故居青藤书屋。他的杰出作品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重视和赞赏。

徐文长的传说故事,在我国城乡民间是老幼皆知,家喻户晓的。但据明清笔记记载,在当时这些故事还相当罕见。徐文长故事在民国以后才多了起来。新中国成立前,上海等地曾出版过不少《徐文长故事》《徐文长趣事》《徐文长逸事》等书。但这些书中的故事,有不少思想意义都比较差,甚至包含庸俗下流的内容。它们有的是统治阶级的有意歪曲和捏造;有的借了徐文长的名义,把许多有害的笑话和低级趣味的故事,如“骗瞎子”、“都来看”、“请人吃粪”等添油加醋,张冠李戴,把它们一股脑儿都硬说成是徐文长的故事。这样,原来流传在民间一些积极的东西,不是被歪曲了,就是被偷换了。当然,这些书中的故事,也有记录得好的和比较好的,值得我们借鉴。

20世纪50年代,绍兴县开展了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工作。徐文长的故事在绍兴民间流传较多,我们着重搜集了这方面的故事,并本着“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原则,逐步把它整理出来。从1960年起,这些故事开始在《民间文学》《东海》《西湖》《故事会》《群众演唱》《宁波大众》等报纸杂志上陆续发表。1979年7月,《西湖》月刊编辑部和绍兴县文化局曾帮助我们把这些故事汇成集子,广泛吸收意见。之后又重新进行了修改和整理,并充实了部分新搜集的故事,共四十六则,编成一集。这些故事,虽未见诸正史,多属传说,但从这些传说里,也或多或少地反映出徐文长某些本质的方面来。如幽默乐观,智慧过人,亲近平民,扶弱济贫,蔑视权贵,惩罚凶暴,等等,便是如此。当然,流传在人民群众口头上的徐文长故事是远不止此的,还有更多的徐文长故事等待着我们去搜集整理。期望这本小册子的出版,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搜集整理过程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浙江分会,《西湖》杂志社,绍兴县文化局、文化馆等许多单位的同志,曾给予大力支持和协助。成稿以后,承蒙上海复旦大学赵景深教授仔细审阅、修改了原稿,并为本书作序。均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整理者水平有限,见闻不广,本书一定存在很多缺点错误,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谢德铣 阮庆祥 寿能仁 李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