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嫂饼趣闻

“姑嫂饼”是乌镇的传统名点,名闻下三府。它比棋子略大,油而不腻,酥而不散;既香又糯,甜中带咸。人们一听这名字,总以为这饼是姑嫂商量着做出来的。其实恰恰相反,它是小姑和阿嫂斗气斗出来的。

一百多年前,乌镇上有户姓方的人家,夫妻俩开一爿小小糕饼店,取名天顺糕饼店。因为本钱少,开不起作坊,只好从大作坊里批发点普通糕点来卖,借以糊口。后来,两口子生下一男一女,增丁添口,这小本经营已难以养活一家人。夫妻俩千方百计动脑筋,想扩大营业。他们见大作坊里做的酥糖畅销,就想做酥糖卖;可是再一想,人家作坊大,本钱多,牌子老,粥摊说什么也强不过饭馆,总得变个花样啊!后来,他们仿照酥糖的配料,细料精制,把炒过的面粉、熬过的白糖、去壳的芝麻、煎熟的猪油精心拌匀,放在甑子里蒸煮,然后用模箱压制成一个个小酥饼。这种饼,虽然原料跟酥糖大致相仿,但由于制作考究,吃起来方便,因此一上市就深受顾客喜爱。之后生意越做越大,到儿子讨媳妇的时候,这爿小小的糕饼店已经由一间门面扩大到两间门面了。

过去做生意是“同道者相爱,同业者相妒”。镇上几家大糕饼作坊见这爿小店靠几只小酥饼一下发迹起来,分外眼红,就想方设法拆台脚、讲坏话。但人家货色好,你怎么说也没用。作坊老板见弄不倒这块牌子,就想掏关子,抢生意。天顺糕饼店的店主心里明白,只有独家经营,才能生意兴隆。他为了保住自己的生计,就订出严格的保密条规:自己亲手配料;自家人动手制作;工具不外借;制作方法只传儿子、媳妇,不传姑娘,因为姑娘将来要出嫁,制饼的秘密就会保不牢。

这样,制饼方法是保住了,但家庭却不和睦起来。姑娘想想不服气,常在娘耳边嘀咕:“姆妈,阿嫂是别家人,技术倒传给她;我是亲生囡,却不让学,爸爸太不公平!”

娘无可奈何地说:“你爸爸是秤砣心,他想做方,谁也不能叫他改圆,我也没办法。”

姑娘见娘无能为力,对阿嫂更加妒忌。一次,她见爸爸正在向阿嫂传授配料方法,就借个由头走过去,可是才到阿嫂身边,爸爸就一声不响地走开了。姑娘心里好气,因为怕爸爸,有话也不敢讲,只有把气朝阿嫂身上出。隔了一会儿,姑娘到里面转了一转,出来说:“嫂嫂,姆妈叫你有事。”

阿嫂连忙放下手里的活去见阿婆。等阿嫂走了以后,姑娘急忙到灶间里去抓了一把盐,在阿嫂制作的那堆粉里拌了拌。她想,这一回阿嫂做出来的饼,一定咸得跟煎饼一样,看爸爸今后还教不教她做!哪里知道,这次做出来的小酥饼,销路却特别好,吃到这种饼的顾客,个个赞不绝口,都说,这次的小酥饼,既香又甜,甜中带咸,特别可口。这样一来,小酥饼不仅誉满乌镇,而且还传到了外乡,天顺糕饼店的生意更加兴隆了。

店主人一时还摸不着头脑,后来一询问,才知道是姑娘在捉弄人。店主人为了招揽生意,就借题发挥,大加宣扬,说这饼是他家姑娘阿嫂俩合作配料制成的,并将饼的名称改成“姑嫂饼”。乌镇姑嫂饼就这样出了名。

后来,这爿店越开越大,从一爿发展到四爿,四个栅头上都有他们的分店。那条只传儿子媳妇、不传姑娘的规定也取消了。姑娘、阿嫂同心协力制作姑嫂饼,相互之间再也不怄气了。

陈来法 沈瑞堂等 讲述

徐春雷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