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乞巧

旧时候,泉州民间供奉着五个家神。从性别上分,五个家神中有三男二女。门神、灶君、井神是男性;床母、厕姑是女性。

厕姑,又叫冬丝娘。冬丝娘不是她的本名。“冬丝”二字,乃是形容她的纤细的身材、孱弱的体质、文静的仪表、精巧的手艺。这个神,原是民间能人的化身,她是泉州工艺美术界的祖师娘娘。

冬丝娘为啥又被供为厕所之神呢?“厕”与“工艺美术”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说来话长。

原来,冬丝娘对美术有特殊的禀赋,天生有一对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描花刺绣,样样皆能,手艺可精巧哩!她十分注重实践。虽然,她不懂得素描呀、写生呀、透视呀,可她信守一条准则,那就是不断地向自然学习,向生活学习。对自然界的奇花异果,她很注意观察,而且默记描摹的功夫特别好,画什么,像什么,绣啥样,像啥样。哪一种花果形态的细节她不了解,便向花农果农求教。难怪她描绣出来的艺术作品,不但形似,而且神似。

据说,每种花她都实地观察过,唯独杨梅的花没见过。她听说杨梅是无花的,心里有些纳闷,请教了果农。果农告诉她说:“杨梅不是无花的,杨梅的花也和昙花一样,开花期很短很短,只是在元宵节半夜里才一现。”这么一来,冬丝娘才把心中的疑团解开了。

某年,正月十五午夜,皓月当空,洒下一片银光,给大地添了神秘的色彩。风儿平和,屋下的相思树、合欢树、杨梅树的枝儿没一点晃动,四周宁静极了。冬丝娘踩着轻盈的步伐,攀上杨梅树,细心地寻觅着花朵。果真找到了,那从未见过的花蕊羞答答地吐露在枝头。冬丝娘集中注意力,把花的形态默记下来。此刻,求知的欲望得到最大的满足。她心里闪过这么一个念头,日后,如果有人问她,什么叫作幸福,她将毫不犹豫地答道:见到杨梅花就是幸福。就在下树的那会儿,一个不小心,冬丝娘的脚尖踩到一根枯枝上去了,“啪”一声,连人带枯枝滚跌下来了。树下有个大粪池,她沉没在粪池里。时值半夜,邻里均已入睡,没人来救,她与世长辞了。人们伤心她不幸死于粪池,所以视她为那里的神明。

后来,泉州的乡亲们把冬丝娘神化了。一年之中,年轻姑娘有两次“乞巧”活动,一次是七夕向织女乞巧,一次是元宵节向冬丝娘乞巧。泉州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

冬线娘,冬丝娘,教咱织带,教咱绣花。

教咱织带好滚边,教咱绣花好挣钱。

人们还设想,冬丝娘体质孱弱,肠似鸡肠,肚似雀肚,食量很小,所以供品只用三个小酒盏盛着:一个鸡头,一盏糯米饭,几粒花生米。供后就把这些东西弃在粪池里。就这样,泉州的乡亲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纪念着冬丝娘。年轻的姑娘们,一年一度,轻声地向冬丝娘乞巧。

沈继生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