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省三换套

杭州府首席刑名师爷周省三,原籍绍兴府会稽县。这天,他正在参阅公文,为一件冤案煞费苦心。

什么冤案,因为他家乡老故亲有个女儿,名叫兰香,在会稽县一个姓鲍的大盐商家里做丫环。这姓鲍的年过半百,膝下无子,讨了个二十多岁的二房,一年后生了个胖儿子,谁知产妇娘吃了一碗由兰香端来的白糖西湖藕粉就死了。鲍家大奶奶一口咬定是小兰香与死去的二房争高低,起了谋害之心。一张状子告了小兰香一个死罪,现在关在牢里。这位老故亲挽亲托眷,典屋卖田,结果还是救不了自己的女儿,所以他特地赶到杭州来,向周师爷求救。

在封建社会,犯了死罪,一般都在秋后处决,现在离“立秋”没有几天了。周师爷想:万一刑部批文下来怎么办?老故亲哪,你来得也太迟了,如果时间宽裕一点,凭着自己在刑部和绍兴府的几个同窗好友,要求复审,或者拖延一下,也有可能。可现在说啥也来不及了。

这几天,周师爷特别留意从刑部发向绍兴府的公文。他一封一封地查看着,果然见到了刑部批给绍兴府处决小兰香的公文,不由得背脊渗出了一阵冷汗。因为刑部批文一下,已成铁案,无法翻掉,顶多两天工夫,批文一到绍兴府,小兰香就要成为刀下之冤鬼。周师爷低头沉思着……老故亲把女儿生还的希望都倾注在我周省三身上,至今还住在府衙后院自己家里。老人曾经向我磕了头,行了跪,泪痕满面,泣不成声,再三恳求救救小兰香的命。但是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实在已无法挽救啊!……没奈何,他只好收起刚刚铺开的笔墨纸砚,谁知由于心神不定,竟把一支朱笔“大白云”错塞到“乌龙水”的铜笔套中去了。“咳,套错了,套错了呀……”这“套错”两字,使周师爷心里突然一亮,一个想法立刻形成。他兴奋地喊出声来:“兰香,你有救了!”

原来在两年前,还是周师爷刚刚跨进杭州府衙不久。一天,他收到从刑部发给杭州府的一件公文,拆开一看,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封套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公文,原来是个空信封。周省三见刑部办事草率,愤慨之余,提起朱笔,写了“无字无案,原件退转”八个字打了回去。

想不到过去的这一笑料,竟触发了周师爷此刻的灵感:好吧,让批文去长途旅行吧!

周师爷从公文堆中找出了另一封从刑部发往边远地区衙门的公文,发文日期与小兰香的相同。他用烛火烊开那只封套上的封蜡,把里面的批文和案卷互相调换了一个位置,然后照样封合。借此来造成刑部办事人员的错觉,使他们感到又是自己的失误,不敢追究。

这样,绍兴府会稽县收到的是一个牛头不对马嘴的公文,自然要“原件退转”,而那个小兰香的案卷,不知还要何年何月才能到达彼方;等到彼方也批上“查无此案”退到京城时,又几个月过去了。周师爷就以此延缓处决小兰香的时间,使这个案件得到复审的机会。

打官司最怕碰到内行人。制造冤案者往往心虚。在复审时,周省三一站出去,扎扎实实地点出了口供中的漏洞,那些被收买弄虚作假的证人,都害怕牵连到自己头上,纷纷说明情况,收回伪证。这样,反而使元凶自己暴露了出来。元凶不是别人,正是那个鲍家大奶奶。因为她既想传“香火”,又要拔“眼中钉”,于是嫁祸于小兰香。满以为来个“移花接木”,可以瞒天过海了,谁知害人反害己,最终自己身陷囹圄。

许滔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