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到此水西流

一千多年前,有一天,在通向国清寺的万松径上,急匆匆走着一个人,脚着麻草鞋,身穿玄袈裟,肩背小包袱,手持古藤杖,真是风尘仆仆,一路好快。他转过一个山湾,猛然见到眼前一座隋塔高耸,插入云天,万松叠翠,飞檐画栋。他高兴得把小包袱换个肩,揩揩汗,欢叫道:“啊,终于到了!”

你道这人是谁?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天文学家僧一行。他从长安来到天台山,一连走了三百零三天,足足走了三千三百里。他到这里做什么?原来,当年唐玄宗为了计算日食,按照当时通行的《麟德历》来推算,算来算去算不准,心里很不高兴。有人推荐僧一行。僧一行通晓天文,唐玄宗就叫他重新编写一本新的历法。

僧一行答应编写历法,命名为《大衍历》。他日也算,夜也算,实地测量再来算,算出了千百个难题,就是还有那么几个难题算不出来,而偏偏这几个难题又是节骨眼,非算出来不可。于是他不辞辛苦,翻山涉水,求访天下名师。后来听说天台山国清寺的住持僧精通算法,就千里跋涉来到天台山,拜访名师解难题。

当年的天台山国清寺,香火兴盛,僧徒众多,据说有几千名和尚哩!俗话说:“人马上百,各式各样。”何况是几千人众,里头哪样人才没有呵!特别是寺中那位住持僧,更是了不得,不但擅长算法,还善观天文,预测天气。不管多难的算术题,经不住他用筹码“窸窸窣窣”摆一阵就算出来了。

这天,这位住持僧又拿出计数的筹码,在寺院中演算起来。那些筹码长长短短,五光十色,在他的手中飞快地摆动,一眨眼工夫就算出来了一个十几位数的算术题。围观的僧徒见了,寂然无声,无不暗暗称绝。

突然,他停下手中的筹码,回过头来,对最小的徒儿说:“今天当有弟子前来求我算法,已合到门,怎么还没有来呢?快出山门去看一看。”小徒儿听了,飞也似的向山门奔去。其他僧徒听了,个个惊奇,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觉得师父今日说话太古怪,太离奇了。

案桌上的檀香,点了小半支,又一个有几十位数字的天文数据算出来了。住持僧直起身子,搓搓手,望着山门方向,没见小徒儿的影子,又高声说:“门前水西流,弟子当至;门前水西流,弟子当至。”

众徒听了,肚子里暗暗发笑。有的说:“师父今日怎么了?”有的说:“自从佛祖开山几百秋,不见门前涧水朝西流!”有的说:“天上红烙烙,门前燥壳壳,涧水如何朝西流,叫人牙笑落。”

那小徒儿一溜烟跑出山门,刚到“寒拾亭”,只见有个和尚坐在那里歇息,身边放着包袱,风尘仆仆。仔细看看,这和尚生得气宇不凡。他看见小徒儿走到面前,就站起身来,合十道:“小师父,请问,这里是国清寺吗?”小徒儿连忙答道:“正是。请问大师父法号?”那和尚笑道:“我名叫一行,从长安来,求访贵寺高僧习学算法。”小徒儿一听,乐得拍着双手说:“哎呀!老方丈真是神仙呀,说你要来就来了,是他差我前来看你的!”

一行听了奇怪极了,忙问:“老方丈现在何处?”小徒儿说:“正在寺里教师兄们学算法呢!”一听这话,一行好不高兴,赶紧合掌致礼:“烦请小师父通报一声,就说长安僧一行,千里求师,现在寺外。”

小徒儿一阵风跑回山门,边跑边喊:“长安名僧一行禅师来了!”声音传过门神殿,飘过雨花殿,住持僧闻声迎了出来。大大小小的僧徒也从殿堂里、僧房里奔了出来。小徒儿上前气喘吁吁报告道:“师父,一行禅师来啦!已经到寒拾亭啦!”住持僧听了,双手合十,念声:“南无阿弥陀佛!来啦,到底来啦!”接着大笑起来,叫徒儿收起筹码,传令大开山门,列队迎接。

几千名和尚,身穿袈裟,合十垂首,齐诵佛号,从大雄宝殿一直排到大山门外。住持僧领着几位高徒出了山门,径直朝丰干桥走去。

一行僧远远望见高僧亲自迎接出来,赶忙背起包袱,出寒拾亭,朝丰干桥奔来。

住持僧一上桥顶,站住了,等着一行。

一行来到住持僧面前,“扑”的一声跪了下去,说:“弟子一行,叩见吾师。”住持僧一双慧眼朝一行身上久久端详,只见一行中等身材,骨相清奇,日如星斗,天庭开阔,一副聪颖过人的样子,心内暗自欢喜:此人必能传吾算法,吾算法后继有人矣!兴冲冲一把握住一行的手,说:“不必客气,快起,快起!”

一行站起来,激动地说:“吾师算法技艺高超绝伦,名闻遐迩,海内域外,无不景仰,今日弟子得见尊颜,三生有幸。弟子奉皇命撰修《大衍历》,只因才疏学浅,许多疑难问题百思不解,故慕名而来,决意从师,不远万里,来到门下,望吾师不相嫌弃,收为徒儿,于愿足矣!”

住持僧连连说:“说哪里话,我乃僻野粗鄙之僧,忝为人师。”一边想:几年来,三山五岳来到国清寺跟我学艺的人何止数百,但不是半途而废,就是功亏一篑,能真正做学问的人有几个呀!于是叹口气说:“国清寺地处穷乡,唯山清水秀,无膏粱之腴,不像京师大邑那般繁华呀!”

听了住持僧这一番话,一行急得头都冒汗了,赶紧说道:“老师,弟子从长安万里跋涉,寻到这里,不是为着享福来的。为了学到真本领,就是粗茶淡饭,麻衣百结,也有乐趣。老师,弟子有如这涧边青松,要知高洁处,只有待寒冬,请看弟子日后的行动吧!”

住持僧见他说得恳切,才开颜笑道:“好吧!那就请进寺吧!”

此时,钟磬齐鸣,松涛呼啸,一行和住持僧肩并肩,手挽手,走下丰干桥。刚迈完最后一道石级,突然,“轰隆隆”一声巨响,地崩山裂,震耳欲聋。

众人回头望去,只见一股山洪好比黄龙,从北山上翻滚下来,一眨眼工夫,水就到了桥头。

且说这丰干桥头有个胜景,名叫“双涧回澜”,一北一西,两支涧水在此汇合。平日里,北涧浊,西涧清,汇合以后,涧水一黄一碧,向东涧流去,煞是好看。

这时候,一行刚走到北涧和西涧汇合的地方。蓦地,那水头一下腾起,水花欢溅,“呼噜噜”地跟着一行向西涧上游涌去。啊呀呀!这国清寺外,自古以来,只有涧水朝东流,没见过涧水竟朝西流。

原来,“夏天雷雨隔瓦栋”,此地出太阳,北山落大雨,上游发了山洪,奔腾澎湃,急湍而下。方才奔出丰干桥头,由于东涧狭窄,水流一时间无法泄泻,就向西涧夺道而走。因为住持僧通晓天文,善观气象,他早已测定今天必有山洪了。

一行到此水西流 - 图1

众人跟着一行向西涧逐波而走,住持僧唰地登上涧边一块大石头,对众徒说道:“徒儿们,一行禅师不远万里来此求师学艺,连山水都为之感动。你们看,山涧之水满了尚能西流,世上还有办不到的事吗?求知譬如蓄水,水蓄满了,自能纵横开阖,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难不克了!”众徒儿听了,个个叹服。

从此,一行就在国清寺跟着这位住持僧钻研算法,学习天文知识,解决了编修《大衍历》中的许多疑难问题。历经七个寒暑,《大衍历》终于草成了。

一行禅师非常喜欢国清寺这个幽静的学习环境,恋恋不舍,不肯离开。死后把坟墓也做在国清寺外的万松荫下,这就是今天看到的“唐一行禅师塔”。

为了纪念一行禅师千里求师的顽强毅力和虚心好学的精神,后人就在国清寺外当年涧水西流的地方,立下一块“一行到此水西流”的石碑。直到现在,我们到国清寺去参观,还能看到这块洁白如玉的石碑高高地矗立在那里。

曹志天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