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知县二斩蛇妖

镇海伏龙山上有座伏龙寺。相传这伏龙寺一直很少有人烧香拜佛,久而久之,寺内佛像歪斜,院中杂草丛生,景况十分凄凉。当时这寺里住着十来个和尚,见香火不旺,佛事清淡,便只得节衣缩食度日,生活十分困苦。内中有一个老和尚,名叫善贾,乃是寺中方丈,更是终日闷闷不乐。

一天夜里,善贾梦见两条大蛇,一雌一雄。那雄蛇对他说:“老和尚,伏龙寺香火奄奄,僧众们吃食困难,今晚我俩特来相助,以后每天晨鸡未报时,你可派人去院墙角石洞捞米,一次所得,足够全寺食用一日。但你须每天送一个活人给我们吃,送时只消敲钟三下,见寺前荷花池里有一朵莲花浮上水面,把那人放到花上,即便了事。切记切记!”

老和尚醒来,细细回味梦中奇遇,极为惊异。不等天亮,便命两个小和尚带着淘箩去石洞捞米。不到半炷香工夫,果见小和尚喜气冲冲掮着米回来了。老和尚真是高兴,当天就吩咐几个和尚下山,到各个村庄分头宣扬,说伏龙寺如来佛现世,百求百应,求子得子,求福得福。若有吃斋念佛虔修来生者,还可在荷花池中升天成佛。

隔不数日,便有几位老太婆进寺许愿。老和尚说道:“若要升天,须吃过七七四十九天斋,念过七七四十九天佛。”那些婆婆们对升天成佛个个欢喜,便七嘴八舌,争说自己吃斋念佛根基如何深厚。老和尚从中挑了一个最胖的,对她说道:“女佛,我看你虔心不小,有缘早行超度。”说罢便命众和尚坐禅念经,自己领着胖老太婆来到荷花池边站住,然后双手合掌,高念一声“阿弥陀佛”,“嘡嘡嘡”三声钟响,果见池水波动,浮萍摇晃,池中央慢慢冒出一朵黑里透红的木莲花来。众人正在惊诧,那莲花早已靠近池边,老和尚便引胖老太婆坐了上去。说也奇怪,那木莲花真如通禅似的竟载着那胖老太婆缓缓离开池边,很快又沉了下去,只剩水面上的浮萍还在晃动,众人赞叹不已。

如此日复一日,消息越传越广,伏龙寺便长年香烟缭绕,终日人声鼎沸,一派兴旺景象。

当时镇海县县官姓安,名叫贤志。这安贤志深察下情,颇得民心。只因早年丧父,独存母亲陈氏。这陈氏年已七十,最是信佛,自从得知在伏龙寺中能升天的消息后,便对贤志道:“儿啊,听说伏龙寺真佛超度,为娘早有此心愿,望儿打点一下,陪娘同去一走如何?”贤志向来不信什么“升天成佛”之说,便道:“娘,此是妄言,不可轻信。”不料陈氏求佛心切,见贤志如此回答,竟怒容满面,喝道:“胡说!如来佛主宰凡人,神圣不可触犯,休得污佛清白!”贤志见娘执意要去,不再做声,只暗自寻思:伏龙之事,传闻已久,只因事繁,未及深究,如今娘既要去,不如让我先上山实地观察一番,再做道理。便道:“娘休生气,既是如此,待儿拣个黄道吉日,陪娘前去就是。”陈氏听了转怒为喜,说道:“这样才是。”

次日,贤志带了随身师爷,来到伏龙寺里,见过老和尚,用过茶,师爷对善贾道:“方丈,知县大人的老太太年过七旬,素来信佛,听说贵寺真佛现身,老太太也想超度,不知可与不可?”老和尚听说,呵呵笑道:“老太太上升天界,乃是大人厚福,贫僧一定隆重开斋。只是今日已有名额,是否可等明朝?”贤志道:“不用心急,待拣好黄道吉日,我自会派人再来接头。”方丈答道:“如此最好。”

这时,一个小和尚来报,超度开始。贤志听说,便有意跟着老和尚,一同来到荷花池边。这时池塘四周早已挤满了看热闹的香客,老和尚装模作样,口中念念有词,接着钟鸣三下,池水荡漾,水中浮出一朵像五指叉开般的莲花来。贤志不动声色,细细观察,见那莲花靠岸,待人坐上后又渐渐离去,将近池中央时,五指似的瓣慢慢收紧,把人裹在里面,这时,坐在上面的人双眉紧蹙,像是不胜痛苦,正待细看,那木莲花却已沉入水里去了。

贤志回府后,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入睡,心想:成佛既是乐事,那人为何又如此凄楚?其中必有缘故。当下便翻身下床,差人请师爷商量。不一会,师爷手捧一本古书进来,开口便道:“老爷,书上记述:‘千年水底蛇,口吐木莲花’,我看今日之事可能就应着这个典故。”贤志点了点头,心里终于下了一条为民除害的计策……

过了几日,正逢中秋佳节,贤志命人杀了一头肥猪,剖出内脏,在那猪肚里塞满硫磺、硝末、铁刺、利刃,然后照旧缝牢,外面套上寿衣寿裤,扮成个老太婆模样。看着打点停当,便唤公差上伏龙寺传话:老太太定今日午时三刻上山超度成佛,不得有误。

善贾得讯,即令大小和尚打扫大殿内室,一时增香添烛,张灯结彩,忙得不亦乐乎。四乡百姓听说县官的老娘也要坐莲花,当做一件奇事,一传十,十传百,都争着前来观看,那上山的人摩肩接踵,不绝于途,热闹万分。

将近午时,伏龙山下鸣锣击鼓,但见两顶八乘大轿迤逦而来:前面一顶坐着知县安贤志,后面一顶里则是假扮的老太太。轿前轿后,自有旗牌官和差役等人前呼后拥,鸣锣喝道,好不威严!其时善贾带领众僧早已身披袈裟,手持念珠,在山门外夹道迎候。

轿子直到荷花池前停下。贤志走出轿来,老和尚连忙双手合十,躬身一拜:“阿弥陀佛!”这才开口道:“县老太太光临,鄙寺佛地增辉!请老太太进内稍歇片刻。”贤志道:“午时三刻将临,还请方丈即做准备。”老和尚一面应声:“遵命便是。”一面又对着轿帘小心说道:“烦老太太动步,让僧贫泼过香水,替老人家超度。”贤志跑上一步道:“家母年逾古稀,不便久立,上莲花时出来不迟。”老和尚便向轿内胡乱洒了些香水,一边闭目合掌,叽里咕噜念起经来,一边却从眼缝里偷觑那周围盛景。只见今朝荷花池边非同往日:那山坡上,岩石边,树丛里,真个人山人海;老的小的,男的女的,四乡百姓,八方香客,早将一个长方形的池塘围得水泄不通。老和尚心中自是得意万分。念罢经句,便摇头晃脑,高喝鸣钟。

“嘡嘡嘡”三声钟声刚落,便见池水泛起阵阵波浪,一朵莲花渐渐露出水面,移向岸边。贤志见状,一声吩咐,众差役忙将轿里的“老太太”抬出,安放在莲花上。众百姓下跪,为老太太祝福;大小和尚合掌齐念:“阿弥陀佛!”木莲花这才慢慢离岸,在池中央晃了一晃,潜进水里去了。转眼之间,荷花池又和原先一样,水平如镜。

此时贤志圆睁双目,谛视水面动静,过不多久,忽见池水开始震荡起来,波浪越掀越高,仿佛有人在水底作法,众人惊慌;善贾一见不妙,吓得面如土色,伏在地上浑身犹似筛糠一样,直打哆嗦,嘴里兀自喊道:“菩萨救命!”言犹未了,但见池中忽又喷出一股白烟,烟雾处“哗啦”一声,卷起一条箩口般粗细的尾巴来,众人见了,汗毛直竖,发一声喊,齐往四下逃奔。

原来那大蛇吞进硫磺、硝末,药性发作,再加铁刺、利刃,剧痛难忍,便上下一滚动,恰如翻江倒海一般。接着又听得“轰”一声巨响,一条怪物腾空而起,一刹那又掉将下来,在草地上没命打滚,卷起阵阵狂风,刮得参天古树呼呼作响,伏龙山上顿时沙飞石走,天昏地暗。

贤志定睛一看,见是一条大雄蛇,那血盆大口仿佛是一个黑森森的山洞,粗长的舌头滴着鲜血拖在地上,正像一朵刚凋谢的木莲花,便怒从心中起,抽出钢刀跃将过去,大喝一声:“妖蛇!你害死多少人命,今日死期到了,看刀!”手起刀落,把大蛇斩成两段,但见血如泉涌,染得山上山下一片皆红。真是:

伏龙寺前伏恶龙,

袈裟队里除害虫。

人间多少蹊跷事,

出在圣山佛地中!

贤志斩除妖蛇后,立即审问那和尚,善贾见机关已经败露,不敢隐瞒,只得如实招供。贤志喝令将其带回听候发落。一面训示众僧从此奉公守法,不得再做那灭绝人性之事,一面对百姓们不免安抚开导,嘱众人以后勿信邪说。大事既毕,便欲回府。但转念一想:既有雄蛇,必有雌蛇。如今雌蛇未除,日后必有祸患,便带师爷、都头,到山上四处巡察。那伏龙山坐落在海边,三面拔地,一面直插海中,贤志等来到临海的一面,不觉心寒。原来此处峭壁深壑,悬崖百丈,但见青溟浩渺,烟波微茫,滩头怪石嶙峋,舟楫难渡。贤志正在惊叹,忽见壑底喷出一股黑烟,带着浪花、水光腾空而起,旋即风驰电掣般往西北而去。贤志与众人不胜惊疑,回顾原处,近水面处隐隐然有一大洞,其深莫测,暗想这股黑烟必是雌蛇所化,但已远去,奈何不得,只好暂且罢休,便打轿回府,将经过俱告知老母,老太太也惊骇不已。从此镇海一带信邪迷神之风渐煞,此是后话不提。

却说伏龙山下飘去的那股黑烟,果是雌蛇所化。它见贤志怒斩雄蛇,吓得魂不附体,仓皇出逃,但心中十分恼恨,发誓道:贤志啊贤志,我必吃你心肝,方不负千年修炼之功。雌蛇行不多时,来到京都上空。俯瞰都城,车来马往,人群熙攘,确非一般州府可比。妖蛇心想:我何不变一女子,招摇过市,若被皇上选中,再设计杀死贤志不迟。便口念咒语,道一声“变”,顷刻化做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自名绥蓝。

这妖妇容貌艳丽,卖唱为业,终日在皇宫前后转悠,轰动整个都城。消息传进一位宦官耳中,宦官马上传唤这卖唱人入宫献曲。一看,果然生得蛇腰削肩,亭亭玉立;眉清目秀,脉脉含情;唇红齿白,微露笑靥;燕语莺啼,委婉清转。宦官暗暗赞叹:真当今西施也!如面奏万岁,选为贵妃,自己定有好处,说不定升官晋爵,青云直上……正在胡思乱想,忽然被侍从惊醒:“老爷,请点牌子。”此时宦官哪有心思听歌,只胡乱瞥了一眼那曲牌单子,便道:“来段叶女儿情曳吧!”只见绥蓝轻按竹板,微启朱唇,娇声娇气地唱将起来:“月逢圆时海天宽,花正开日蜂蝶乱……”其声婉转悦耳,回旋在金梁玉柱之间,极是动听,给一个灯火辉煌的宫殿,平添了无限春意。宦官捋须点头,连连赞遭:“妙也妙也!”

歌毕,宦官问道:“姓甚名谁?家住何处?”这妖妇思忖:我在千年水底安身,为报血海深仇来此,哪有你们说的什么家?随即胡诌道:“奴家绥蓝,镇海县人氏,只因父母早丧,自幼随伯父卖唱。此次上京,不幸与伯父失散,奴家独自流落街头。”宦官听罢甚喜,即令内侍以上宾相待。

当夜,宦官启奏皇上:“托天洪福,臣得一绝色佳人,可与西施、貂蝉媲美,呈献万岁。”可巧这位皇帝最是贪色,即命入宫谒见。片刻,绥蓝来至面前,皇帝一看,顿时魂销心醉,心想,内宫虽有上百个美色,哪里及得这女子万分里一分,便当廷封为贵妃。

从此,绥蓝终日不离皇帝左右。这妖妇有魔法护身,生性乖巧,弹琴吹箫,当歌对舞,赋诗作画,无所不能;更兼她使尽浑身解数,曲意承欢,越发得到皇上宠爱。但见两人如胶似漆,日则同行,夜则同寝,皇帝那颗心实实地被她迷住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已是中秋将近。这日皇帝兴起,诏请贵妃共赏菊花,不料宫娥回报:“娘娘心痛卧床,不能奉旨。”皇帝大惊:这贵妃乃朕心头之肉,掌上之珠,若有个三长两短,如何是好?立即传旨,命御医精心治理。御医按脉问症,熬天王补心汤令其服之,毫无功效,又服了灵芝、人参、白木耳,亦不见起色。皇帝无奈,便张榜各地:能治愈娘娘心痛病者,赏千金,封万户侯。皇榜一出,震动京城内外,一时民间土方、祖传秘方,雪片似的飞来,连那舞棍弄棒的、拔牙捕蛇的江湖郎中、药店伙计,也都冒充名医,趁机出入宫廷,络绎不绝。

皇帝见贵妃的心痛病始终不见好转,再也无心上朝,每日只在贵妃病榻前团团打转,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日,绥蓝对皇帝道:“万岁,贱妾病入膏肓,昨夜梦见一长者指点,除非能办到一种药,尚有转机,舍此别无指望。”皇帝听说,慌忙问道:“什么药?只要能治爱妃之病,便是天上月亮、地上人心,朕也能去办来。”妖妇知时机已到,即开言道:“不需天上月亮,只需镇海知县心肝。”那昏君听了,连眉头都不皱一下,即命吏部查检知县姓名,诏京剖腹挖心,与贵妃下药。妖妇闻之,脸露狡笑,自然谢恩不迭。

却说贤志这日正在衙门办公,忽听外面报道:“圣旨到!”不觉心头一惊。他寻思道:朝廷有何要事,何故降旨于我?未及细想,差官已入正门,贤志慌忙下跪,但听来者宣旨道:“万岁诏镇海县安贤志即刻进京。”贤志不敢怠慢,当下交代了一下公事,去后堂告别老娘,连夜动身进京去了。真所谓:昏君无道爱蛇精,驿马传旨赛流星;红绡帐内杀机重,只待生吞仇人心。

贤志一面赶路,一面想起出门后师爷曾说:“地方七品官按理不能谒见皇上,此事蹊跷,是否会与一年前伏龙寺之事有关?望老爷多加防范。”越想越觉心中不安。

那日,前面已到会稽地界,但见四处田稻荒芜,村庄萧条,人烟稀落,十分凄凉。贤志正在纳闷,却见迎面走来一位老人,便上前叩问。那老人摇头叹道:“此乃桃花庄,原是江南鱼米之乡,只因近年出了精怪,人唤‘鼠面大仙’,每逢初一月半,游魂四处吸人气血骨髓,闹得庄上鸡犬不宁。百姓死的死,逃的逃,才落得如此光景。今晚正是初一,相公切勿在此逗留,免罹灾害。”说罢,拄着拐杖径自去了。

贤志听说,好生奇怪,看看天色已晚,前面并无投宿之处,唯三箭之外,有一古庙,便想:既来此地,怕它做甚?偏在这里住宿一夜,却又怎样?便来到庙内,解下包袱,吃了干粮,松开佩剑,躺倒在案头上,顷刻睡去了。

不料半夜时分,忽一阵怪风,将门吹开,一股寒气直冲庙内。贤志惊醒,但见寒气中一个怪物,蓬头散发,尖嘴贼眼,几颗利齿露于唇边,一声怪叫扑将过来。贤志见来势凶猛,朝案桌下只一钻,躲了进去。这鼠面大仙吃惯了桃花庄人畜,没见一个敢如此躲藏的,便老羞成怒,两眼滴溜溜地冒出一股凶光,然后一声大吼,震得地动屋晃,再次猛扑过来。不料它用力过猛,一头撞在弥勒菩萨脚下,碰得眼中迸出无数火星来。说时迟,那时快,贤志早从案桌下出来,掣出佩剑,一个鹞子翻身,用尽平生力气,对准妖精背部,大喝一声:“看剑!”那妖精惨叫一声,早已呜呼哀哉。

贤志见妖精已死,吁了一口气,看看天已微明,即就妖尸上拭去剑上污血,整装上路。走不多远,又遇昨日那位老人。老人大惊失色道:“相公何处投宿?”贤志诉述经过,老人却似信非信。于是同往庙内察看,入庙才知妖精确实已死,老人慌忙跪谢行礼,贤志急急扶住。老人道:“且喜英雄为桃花庄除了大害,百姓有幸。”言毕又教以妖尸煅灰和入黄酒,使魔怪吃了能现露原形之术。贤志心想此法或有用处,便谢过老人,如法炮制,带灰上京。一路跋山涉水,晓行夜宿,自是不需多言。只说这日已到京城,但见城门口围着不少百姓,近前一看,却是一张皇榜,大意说能为贵妃治病者,赏千金,封万户侯。百姓们议论纷纷,有一农夫模样的开口骂道:“什么货色,生了病值得众人着忙?谁知她是妖还是人哩!”贤志听了也不多问,只顾自入城,寻了一处客栈住下。

次日五更,贤志伺候于朝外,早有宦官传入。参拜毕,皇帝对贤志道:“召卿入京非为别事,只因爱妃心痛病危,需卿心肝入药,方可治得。卿如能为朕解忧,自当封妻荫子,立忠君牌楼。”贤志听了心想:这真是吃人心肝,还要讲得好听!但天下知县上千,而娘娘因何偏偏指名要取我的心肝?师爷讲得有理,这恐怕就是那妖蛇作祟!只是皇帝面前,不好明讲,我且应允了,看情况再做计议。主意拿定,他便启奏道:“既是娘娘需我心肝治病,哪有不愿之理,但请容臣敬娘娘御酒一杯,以酬微愿。”皇帝准奏。

次日,恰逢中秋佳节,贤志身藏会稽鼠面大仙之灰,随内监来至深宫,自有宫娥备好御酒。贤志趁人不防,将鼠仙之灰撒入杯内,手捧御酒走近榻前,但见那娘娘冶艳中深藏妖气,呻吟里颇多怪音,便在心里暗暗骂道:妖蛇啊妖蛇,果然是你!你祸国殃民,今日纵有七十二变,也难逃过我手……面上却不露声色,高捧御杯道:“臣镇海知县安贤志敬娘娘御酒一杯,并献心肝为娘娘做药,愿娘娘千岁!”妖妇闻言露齿一笑,心想:仇人近在咫尺,顷刻就死,喝他此杯为伏龙山之灵做周年之祭,有何不可?便道:“贤志,吃尔心肝,非哀家本意,天命如此,尔当自明。”竟接过酒杯,一伸脖子喝了下去,不等宫娥上来接杯,但听得“哐当”一声,金杯落地。原来妖妇喝了这杯“还真酒”,立即发作,浑身如万针齐戳,疼痛难熬,顷刻间掀翻绣衾,扯碎红纱,左旋右滚,卷下榻来,从脚到头现出一片蛇鳞,那头竟如水缸般大小,张开血盆大口,呼呼地喷着秽气。那宦官、内侍、宫娥等人见了,莫不吓得呼爹喊娘,四处躲藏。说时迟,那时快,贤志一个箭步,跃到榻边,摘下御用镇邪宝剑,拔剑出鞘,向妖蛇七寸狠命刺去,只听“扑嚓”一声,污血四溅。贤志抖擞精神,连挥七剑,斩得那妖蛇肉浆横飞,血流满地,宫廷内外,一片腥臭。

那皇帝赶来一看,吓昏于地,入夜都不敢就寝。贤志知皇帝心有余悸,便奏道:“万岁临睡时只消连唤三声‘安知’,小臣便来暗中保驾。”试之,果然灵验。自此三北百姓,夏月乘凉,回屋必唤“安知”,以期驱妖解灾,许多年都如此。后人有诗评论此事曰:

任它蛇虫掀风波,

只求人闻贤志多。

堂堂正气充八极,

直敢挥剑斩妖魔!

徐祥达、王昌荣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