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小囡三斗灵隐僧

当年,在钱塘江北岸,曾经出过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力士柏小囡。柏小囡的本领究竟有多大?一次,他去剃头,见剃头师傅欺侮一个穷人。那穷人说:“你不要狠,我去告诉柏小囡。”剃头师傅哈哈大笑说:“我大人都不怕,还怕小囡不成!”柏小囡不做声,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一运气,奇怪!头发一根也剃不掉,剃刀上却崩了好几道缺口。剃头师傅慌啦,连连喊“服帖”,并向那穷人认了错。所以穷人听说柏小囡来了,个个眉开眼笑,争着向他诉说心中的冤屈,要他为自己撑腰做主!财主听见柏小囡的名字,舌头伸出半尺长,汗毛子管根根竖起,再不敢耀武扬威啦。

其实,柏小囡当初也不过是个晒晒海盐的穷老百姓,本领并不大。他后来成为大力士,是有讲究的。

那年元宵节,澉浦城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摆摊头的,唱小曲的,跑马戏的,算命的,讨饭的,把个十字街口挤得水泄不通。柏小囡这时刚满十八岁,约了几个要好的小兄弟,蹦蹦跳跳,口唱山歌,也到澉浦城里去赶会。

他们推推搡搡,好不容易来到十字街口,就听见那边一片叫好声。柏小囡好奇心切,连忙挤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个老和尚在抛铁弹子。旁边一只炭炉,一个小和尚用火钳从炉里钳出烧得通红通红的铁弹子,随手抛给老和尚。老和尚用手接过,抛向半空中。先是一颗,后来逐渐增加到四颗、五颗。火弹在老和尚手里飞舞,就像一条火蛇蹿上蹿下,好看极啦!

四周的人正看得起劲,那和尚却把火弹抛回炭炉,从旁边又拎出一只看上去足足有三四百斤重的大石臼,托在手中,向四周的人群化起缘来。

第一个向石臼里抛钱的是个老公公。他想,和尚也蛮辛苦,就给他五个铜板吧。谁知那和尚两眼一瞪,发起威来:

“哼!我和尚路远迢迢,四处化缘,难道还缺你这五个铜板?今天难得到此,诸位至少各捐一百个铜板。不想捐的,请他捏一捏火弹!”

柏小囡三斗灵隐僧 - 图1

这一来,众人才知道上了当。站在后边的想溜之大吉。老和尚眼珠一弹,吼一声:“哪个敢走?”大家又吓得浑身发抖,谁也不敢走开。柏小囡摸摸口袋,只有二三十个铜板。他想: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今天不闯过这一关,在场的叔叔、伯伯、阿哥、阿弟都要吃亏。不如自己豁出去吧。就涨红脸说:

“我没有钱,宁可来捏火弹。”

老和尚冷笑一声,随手从炭炉里钳出一颗烧得血血红的火弹,朝柏小囡抛了过去。

柏小囡是个聪明人,晓得这火弹捏在手心里非同小可。好在他小时候在沙滩上经常抛石卵子,也练过几手。这时灵机一动,朝手心里“噗噗”吐了两口唾沫,往地上一搓,粘上一层沙土,就大胆接过火弹,抛了起来。老和尚感到惊异,连忙又抛过去一颗火弹。柏小囡咬咬牙,又接过去抛了起来。三颗、四颗、五颗,一直增加到六颗火弹。这时,从远处望去,已经看不见柏小囡的人影,只见一条火蛇在半空飞舞。柏小囡手心里原来粘着的沙土一点点脱落下来,火弹碰到手心上的皮肉,就发出“吱”的一声,冒出一股白烟。火蛇越舞越快,看得四周的人目瞪口呆。这下老和尚慌了,连声说:

“好汉手下留情,好汉手下留情!”

柏小囡将火弹抛回炭炉,转身就走。老和尚一把拉住他,定要交个朋友,当场问明柏小囡的姓名地址。接着他就告诉柏小囡,自己是杭州灵隐寺派出来的超化僧,邀他清明节到寺里做客,当面请教。

柏小囡不知是计,一口答应,挤出人群又到别处去玩了。一路上,同去的几个小兄弟七嘴八舌,都在猜测这个老和尚究竟有多少本事。大家越说越心寒,柏小囡也有些后怕起来。到了城外,他悄悄地朝自己的手心一望,不觉倒吸一口冷气。为啥?原来手心里竟是许多紫血泡,好几个地方皮也被粘掉了,正在淌血呢。他怕同伴见了害怕,咬咬牙,捏着拳头朝前走去。

这时,迎面过来一个老人。原来那老人早把刚才的情景看在眼里啦。他捋捋胡须,笑眯眯地对柏小囡说:“小伙子,叫啥名字?”

“老爷爷,我叫柏小囡。”

“喔,柏小囡。你有胆量,敢同和尚较量。不过,今天抛火弹只是碰了个巧。清明节你要是进了他的老巢,动起刀枪来,可就不是他的对手啰。”

柏小囡说:“是啊,我刚才见他横行霸道,蛮不讲理,才出来对付一番,不想结下冤仇。如今是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啊!老爷爷,你看怎么办?”

“那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功夫是靠练出来的。你的根基很好,继续练吧!到时我还可帮你一手。”老人说完,从袋里摸出一盒药膏,给柏小囡的手心里抹了些,然后告别。

转眼到了清明节。柏小囡摇只小船向杭州进发。想想这几个月虽说勤学苦练,毕竟时间太短,功夫太浅,这次去做客,也不知是吉是凶,心中不免担忧。一路上虽然桃红柳绿,燕语莺啼,风景如画,他也无心欣赏。正摇着,忽然看见岸上远远走着一个挑盐人,挑了两箩筐盐,满头大汗在赶路。就高声招呼,邀他上船顺路搭一程。

走近一看,柏小囡高兴得跳了起来。哈哈,原来那挑盐人不是别人,正是元宵节在澉浦见过的老人。等老人上船后,柏小囡向他说起自己的心事。老人却哈哈大笑起来,连声说道:

“不碍事,不碍事。今天挑这盐非为别事,是特地赶来助你一臂之力。”

“这盐担……”

“不必多问,等一会到了杭州灵隐寺,你就说我是你的贴身用人,一切看我的眼色行事吧。”

柏小囡有老爷爷壮胆,心里十分踏实。

两人来到灵隐寺,那超化僧早已领着几十个和尚在山门迎接。老和尚见柏小囡身后还跟着个挑盐的老头,就问他是谁。柏小囡漫不经心地回答说:“他是我的贴身用人,顺便挑担盐来卖卖。”

老和尚就吩咐手下的和尚帮老头接接担。谁知这副盐担特别沉,一连换了三个人,谁也挑不起来。老和尚不信,亲自上前挑担,脸憋得通红,总算勉强站起,却再也迈不开步子。

挑盐老人这才笑眯眯地走上前去,轻轻一提,从老和尚肩头接过盐担,放在自己的肩头,脚步轻松地朝里面走去。

来到厢房,老和尚吩咐大摆筵席,宴请柏小囡主仆两人。酒过三巡,老和尚又提出要请柏小囡传授武艺,表演一番。挑盐老人站起来说:

“我家主人旅途疲劳,让他稍事歇息一会,还是我老头子先来献献丑吧。”

于是,主客一同来到大雄宝殿,看老人表演。

挑盐老人脱下长衫,朝四周一看,只见屋里面围着的和尚一个个神色紧张,还隐隐约约看得见门外闪过刀光剑影,晓得他们今天早有布置,要开杀戒,就故意自言自语地说:“这里人多眼杂,谁要是把我的长衫偷走,我可买不起。”

说罢,来到大雄宝殿中央的一根大圆柱子边,弯腰一抱,就把那柱子一下子拔了起来,只听得上面的桁条、椽子“咯啦啦”一阵响。挑盐老人把长衫塞进柱子底下,又迅速把柱子放回原处,站起身来,气不喘,脸不红,笑眯眯地说:

“老师父,俗语说:水来土掩,兵来将挡。不知你要我表演的是哪一路拳术?”

那超化僧早已心慌意乱,哪里还有什么心思看他打拳,连忙拱手作揖:“领教了,领教了。请回厢房饮酒。”一直到两人离开灵隐寺,也没人敢动他们一根毫毛。

从杭州回来,柏小囡非要拜挑盐老人做师父不可。老人说:“咳,我和你一样,不过是个晒盐佬,没啥大本事的。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要你诚心学,我教你一个月,指点指点几个关节,以后你就自己去多练吧。”

一个月过去了,挑盐老人看看柏小囡学得认真,进步蛮快,也就放了心,挑起盐担又去做他的买卖去了。

柏小囡从此一面晒盐,一面苦练真功夫。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一天也没中断过。

再说灵隐寺那个超化僧两次吃瘪,输在晒盐佬手里,不肯罢休。三年以后,他终于打听明白柏小囡其实也没多少本事,柏小囡的师父挑盐老头也已经到北方去了。于是他放大胆子,手托那只三四百斤的大石臼,再次来寻柏小囡“翻梢”。见面后,他脸孔一板,肚皮凸起,开口就骂:“柏小囡,你这个贼坯!”

谁知柏小囡却一点也不动气,赔着笑脸递上一只饭篮,笑眯眯地说:“我刚才出门去看望朋友,没有迎接师父,失礼了。来来来,我这里送饭菜来赔罪了。”

老和尚一脚踢翻饭篮,恶狠狠地说:“少说废话!老实告诉你,我无事不登三宝殿。上两次都被你偷巧了!今天就是你的末日,知罪吗?”

“老师父,冤家宜解不宜结,我们还是讲和了吧。”

“没那么容易!你马上给我磕三个响头,过去的冤仇就一笔勾销。否则的话,嘿嘿……”

“老师父,这就是你的不是了。今天你是客人,我自然让你三分。你可不能欺人太甚啊!”柏小囡说完,低头拾起饭篮,转身就走。

老和尚大喝一声:“柏小囡,哪里走?照打!”说罢,托起三四百斤重的石臼,摆起架势,运足气,石臼脱手而出,直朝柏小囡头顶飞来。

柏小囡却头也不回,从袋里摸出一枚亮晶晶的铜板,随手朝脑后一抛,只听半空中“叭”的一声响,石臼落地,跌得粉碎。老和尚只觉得一阵头昏眼花,晓得又要吃亏,闷声不响,灰溜溜地逃走了。

柏小囡转过身来,也不追赶,冷冷地警告那和尚:“自古道,强中自有强中手,你不要小看了我们晒盐佬,下次再不老实,当心你的秃头!”

从此以后,这个超化僧再也不敢出来敲诈勒索。柏小囡这个晒盐佬的名声也越来越大,终于成了钱塘江北岸有名的大力士啦。

周珠法、郭秉钧 搜集

顾希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