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帽子张顺

水泊梁山西北四十几里的地方,有个叫梁岭的村子。村南大槐树下有个石臼子,上面坑坑洼洼的,像是叫人用凿子凿过。传说,这是梁山寨上的张顺戴过的“石帽子”。至今,梁岭村还流传着“石帽子张顺”的故事哩。

宋徽宗宣和三年的八月,梁山泊义军打了东昌府,惊动了汴京城里的文武百官和徽宗皇帝。殿前一个叫王坪的大将上前奏本,要带五万人马去荡平梁山泊。皇帝准奏,王坪便率领三军离了东京,杀气腾腾地向梁山泊扑来。

梁山寨上探得这个消息,就在芦荡里藏下快船,港汊里钉上暗桩,山前山后堆满了礌石,单等官兵一到,杀他个人仰马翻。设防布兵完毕,吴用猛地想起一件事来:上个月攻打寿张县,得了两万斤粮食,因急着打东昌府,还藏在四十里外的黄土岭下不曾运回。这次官兵来犯,不知围困多久,若被他们得去,山寨上的军粮就没法补充了。吴用想了想,决意去运回这批粮食。可眼下官兵的先头已闯进了水泊,明着去运,少不了厮杀一场,弄不好还会损失些粮食,必须设下巧计,神不知鬼不觉地运回山上来。吴用正在皱眉思计,张顺一步走进了聚义厅。一见吴用沉默不语,张顺忙问:“军师何事劳心,面露愁容?”

吴用说起黄土岭的粮食,张顺哈哈一笑,说:“这有何难,也劳军师发愁!”

吴用问有何妙计,张顺如此这般地一说,吴用高兴得拍手叫好。

张顺出了聚义厅,去山前找着金大坚,要他速速打造一个顶薄壁厚的石臼,明早听用。金大坚知道这是军中急用,叫了两个助手,去山半腰选了块石料,叮叮当当,天黑前就打造了出来。

第二天天一放亮,张顺划来一只快船,把石臼搬到船上,向送行的吴用说声“去了”,箭一般划了出去。

东京来剿山的官兵,这时已有半数进了水泊,分东南西北四路围了上来。北路的官兵远远见有船划来,立即一字摆开,准备拦截。张顺船快,不等官兵动手,就划着小船从两只官船间的缝隙里挤了过去。官兵慌忙调转船头,一忽拉子在后边追赶。

张顺见官兵中了计,划过一片芦荡,向西去了。西路官兵见北路追过来一只小船,也急忙迎了上去。张顺腹背受敌,却毫不惊慌,信口唱道:

老爷生在九江口,

吃不愁来穿不愁;

为杀赃官吃官司,

逼上梁山报大仇。

西、北两路官兵一听,知道那小船上的人是张顺,个个要建功领赏,追得越发紧了。有几个为银子迷了心窍的兵士,跳下水去想活捉张顺。谁知张顺一桨一个,把他们统统打下了水底,连个影也没。折腾了半天,官兵见捉拿不住,便一齐用箭去射。张顺弯腰蹲在舱里,把大石臼一顶,划着小船在水面上转圈子。官兵的箭像飞蝗一般,射在张顺头顶的石臼上,噌噌作响,火星乱迸,留下一个个斑点。绕来转去,张顺的小船到了黄土岭北边,远远见岭上的信树倒了,张顺知道吴用派来的船早将军粮运走了,就把小船猛力一划,靠在了黄土岭下。张顺顶着石臼子蹿到岸上,向岭南跑去。追赶的官兵见了,也纷纷跳上岸来,紧追不舍。

张顺见追兵已近,把石臼朝高坡上一放,回到了水边,一猛子扎进水里,潜回梁山寨去了。

官兵追到岭南,只见山坡上留下一个空空的石臼,却没有半个人影,知道中了计,真是又急又气,好一阵子骂爹叫娘。

从此,黄土岭成了梁山泊义军的一处粮站,岭子上踩出了直通寿张、阳谷的一条大路。慢慢地,几户村民搬来这里居住,几家生意人也到这里开设了店铺,黄土岭成了一个百八户人家的村子。人们称这个村叫“粮岭”,后来慢慢喊成“梁岭”了。张顺也从此得了个“石帽子”的外号。

蔡建堂 讲述

蔡如庆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