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师救师

乌镇北栅头,

有天没日头。

这两句民谣,在唐代就产生于乌镇民间。原来那时候有个丞相名叫裴休,在乌镇北栅头建造府第,造起了很长的廊房。这种廊房飞檐翘角,向外延伸,将一些街巷遮蔽得连太阳都照不着。老百姓怨声载道,就骂当时的世道是“有天没日头”。

然而这两句话伴随着一个故事的流传,还在后来。

据说,明朝隆庆年间,乌镇北栅头有个叫李乐的,考中了进士,当上了新淦县的知县。他为官清正,深受百姓爱戴,不久被晋升到朝廷里做了个叫“给事中”的官。

李乐做了“给事中”以后,发现老百姓有什么意见,总如实奏禀皇帝,做到“凡民间疾苦,务必陈说”。有一次,他发现科举考试的考场积弊,立即给明神宗朱翊钧写了一份奏章。可那个监考官是皇帝的亲戚,皇帝对他的奏章根本不理睬。他见不理,就来个面奏。谁知皇帝听了以后,大为冒火,以为李乐故意揭他的短,传旨把李乐的嘴巴贴上封条,并规定谁也不得去揭。当时皇帝正发脾气,两旁文武官员谁也不敢为李乐申辩。李乐嘴上贴了封条,不能进食,看来势必饿死。这时候,旁边突然站出一个官员来。这人走到李乐面前,不问青红皂白,大声责骂道:“君前多言,罪有应得!”一边大骂,一边就啪啪打了李乐两记耳光。这两记耳光打得不轻,当即把刚贴在李乐嘴上的封条打破了。因为他是在帮皇帝责骂李乐,皇帝当然也不好怪罪。其实这个人是李乐的学生,曾经做过幕友,很有应变之才,现在他“以毒攻毒”,打老师是为了救老师哩。

明神宗朱翊钧见那封条已被打破,只好作罢。但他总觉得李乐这个人喜欢多嘴多舌,留在身边不利,便宣布将他充军。李乐受到学生的启发,这次,他也学乖了,急忙向皇帝跪下,故意说道:“皇上开恩,若要充军,其他地方都可以,千万不要充到乌镇北栅头。”神宗问道:“为何?”他说:“乌镇北栅头,有天没日头。”神宗听说是这样,偏偏传旨将李乐充军充到乌镇北栅头。李乐就这样回到了久别的老家。

张森生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