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与“衣冠禽兽”

清朝官吏的服饰,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在入关前就是如此。有人认为本来不是这样。他们说,帽上的红缨像马鬃;项上的朝珠像缰绳;衣袖像马蹄;发辫像尾巴;衣服的前胸后背的“补子”上,绣的不是飞禽,就是走兽;官做大了,头上还要插根长长的孔雀毛。是谁制定这一套奇形怪状的服饰?到底象征着什么?在绍兴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

明朝崇祯末年,镇守关外的经略大臣是洪承畴。此人统率关外全部明朝兵马,节制关外所有文武官员,并有钦赐尚方宝剑。他权力不小,但本领却有限,在一次清兵偷袭中,竟被俘去。他官职虽高,骨头很软,被俘不久,就屈膝投降,乖乖地给关外亲信将领写出好多劝降的密信,还哀求清军主帅在清军没有入关、明朝没有灭亡之前,千万不要把他归顺的消息泄露出去,只说已经“绝食殉国”了。

一年以后,清军入关,辗转扫荡,席卷中原,顺治皇帝坐进了北京金銮殿,建立了清朝。洪承畴看到大局已定,便从幕后走向台前。清帝论功行赏,封了他一个官职虽高,却无兵权的礼部尚书。

洪承畴的父亲早死,家里还有个八十多岁的老娘。他封官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衣锦“荣”归,回家省亲。

他知道老母一向重视忠孝传家,讲究民族气节,回家时不敢多带随从,免得惊师动众。到了家门口,静悄悄不见一人,只看到大门口横挂着两幅长长的麻布。从前,凡是家里有了丧事,门口总要挂幅麻布。他想:难道老母亡故了吗?可是,麻布挂着两幅,家里不知又死了何人?他叫随从停在门口,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三脚两步地走到中堂。

到了中堂,洪承畴只见老母亲满面泪痕,一身缟素,正微闭着双眼,拄着拐杖,颤巍巍地坐在堂前。两旁站着他的妻儿,也是一身素服,悲悲切切。洪承畴虽感迷惘,但看到全家人一个不缺,不由得转忧为喜。随即端正衣冠,一躬到地,叫道:“娘,孩儿回来了。”全家仍然鸦雀无声。只见洪老太太慢慢睁开双眼,大喝一声:“你是谁?”

“孩儿承畴叩见母亲。”

“呔,住口!我那忠孝双全的儿子早已舍身殉国。皇上亲临祭奠,备极哀荣,全国谁人不知,哪个不晓?我儿死后,崇祯皇上不久也吊死煤山,家丧加上国丧,令人痛上加痛!你这贼子昧了心,瞎了眼,不见我家大门口至今还挂着两幅麻布?你这样卖国求荣,还要欺世盗名,叛君逆母,辱没洪氏家声,还有什么面目再来见我?还不与我快快滚了出去!”

洪承畴听了老娘这一番切齿怒骂,又看到妻儿都冷眼旁观,羞愧得无地自容,只好跪下来,苦苦哀求:“孩儿违背慈训,罪孽滔天,请娘重责!”

此刻,洪承畴倒是希望他母亲举起拐杖来敲打他一顿,打一顿等于过了这一难关。但是,洪老太太依旧微闭两眼,端坐不动。

良久,洪老太太才开口问:“他们封你什么官了?”

“礼部尚书。”

“眼前叫你干些什么勾当?”

“只因新朝初建,责成孩儿制定官吏服饰。”

“清朝官兵入关以来,所到之处,大肆杀戮。‘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到处是斑斑鲜血,惨绝人寰。这哪里还像人的作为,简直是一群野兽!像你这种叛君卖国的乱臣贼子,为虎作伥,更是禽兽不如!你如果还有一点点悔过之心,给我去设计那个伪朝官吏的服饰,必须隐喻‘衣冠禽兽’的含意,使得千古皆知,遗臭万年!”

“孩儿遵命。”

“还有三投三不投。”

“请母亲明训。”

“第一是男投女不投。明朝卖国求荣的都是男人,不及我们女人有骨气。让你们这种叛国的男人做‘衣冠禽兽’去,我们女人的发式、服装和婚丧大事中穿戴的服饰,一律仍是明朝式样,不穿其他服装。第二是生投死不投。你们这些乱臣贼子,生前穿戴禽兽衣冠,这是活该。死后如果仍穿这种衣冠,如何能见祖宗于地下?我看死时穿戴的寿帽、寿衣、寿鞋和子孙居丧用的麻衣、芒鞋、三梁冠,仍应该依照明朝服制。第三是在家人投,出家人不投。那些和尚、尼姑、道士,养性修道,一生不求利禄功名,他们无论如何连不上‘衣冠禽兽’,应该仍穿明朝规定的服装为是。”

“孩儿件件依得。”

“你若办不好,别想回家来见我!”

洪承畴只好辞别老娘,回到官邸,挖空心思,设计了具有“衣冠禽兽”含意的清朝官吏服饰,并对妇女、僧尼道士和民间婚丧所用服饰,请旨准予仍照前朝服制不变。洪老太太这才准许他回家。

洪承畴制定的发式和服饰,清朝顺治皇帝准旨照办以后,那些归顺清朝的明朝官吏,急急忙忙剃发、留辫、改装,裁缝铺子、剃头担子的生意空前兴隆。而平民百姓却不买这个账,旨意已经下了半年,依旧按照明朝时在头顶拢个“朝天髻”,满街奔跑。顺治大发雷霆,命令全国各地的剃头担子上都要安个旗杆,挂上“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圣旨,由带刀的侍卫押着,到处拉人剃头留辫,抗旨不剃的,由带刀侍卫就地杀头。平民百姓为了不肯把“朝天髻”换成难看的长辫子,有的永世躲在深山野岙隐居不出,有的被拉去后抗旨拒剃,不幸惨遭杀害。乖乖地遵旨办事、自动剃头留辫的平民百姓,只有少数。这倒是那位深明大义的洪老太太所预料不到的。

何紫宸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