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帽越多越好

早先,在剡溪之畔的一个村庄里,有个年满百岁的老头去世了。这个老头虽不豪富,却也小康,又是四世同居,子孙满堂,因此出殡之日,十分闹猛。但闻得哀乐阵阵,哭声震天,送葬的队伍十足有里把长。

队伍行到半途,猛见有人飞奔而来,对老头的大儿子咬了咬耳朵,这一下可把那大儿子急得满头大汗。他连忙吩咐队伍暂停,急急与两个弟弟商量起来。知道为何?原来他们请好喝山点主的人,突然患了“绞肠痧”,痛得在地上打滚。啥叫喝山点主?它是嵊县旧时的一种风俗,凡是死人落土时,都要请懂行的人喊一喊,说几句吉利话,在木牌上点个红。可现在此人来不了啦;如果另外再去请人,这要误了时辰啊!

三兄弟急得火烧屁股。这时,忽听得有人说:“这有何难,让我来代好了!”大家回头一看,原来是个过路的老人。但见他鹤发童颜,分外有神。

老大忙问:“你会喝山点主?”

那老人大笑着说:“嘿,勿带金刚钻,哪好来补碗?”

巧极了!这正是秃头做和尚——现成。老大就马上把他请了去。挨到喝山点主时,只见那白胡子老人神采奕奕地站在坟头上,手捏锄头,高声喝道:

手捏锄头五尺长,

开天辞地铸阴阳。

老汉有缘来点主,

下代子孙跪两旁。

说到这里,所有送葬的子孙,就依次跪在两旁。于是,那老人又继续唱:

我是南山不老仙,

山公山姆听我言,

喝山就要山低头,

喝水要你水倒转。

今日葬在金鸡地,

来年风凰舞蹁跹,

三十三重天上天,

子孙发达万万年。

唱到这里,大儿子领头高喊:“我要讨讨添!”

老人说:“好!赚钱赚一千!”

子孙又齐喊:“还要讨讨添!”

老人答:“好!买田买过县!”

大儿子又高喊:“还要讨讨添!”

老人答:“下代有人中状元!”

还有人喊:“再讨讨添!”

老人答:“状元放出做巡按!”

这时,大媳妇拉拉丈夫袖子轻轻说:“官是够大了,可就是欠多!”大儿子一想也对,忙又高声喊道:“纱帽还要多些添!”

白胡子老人眉头一皱,心想:这未免太过分了!就左手拿起木牌,右手拿起朱笔,高声问道:“你们要一代一顶纱帽?还是纱帽越多越好?”

大儿子、大媳妇接着说:“越多越好,越多越好。”

那老人呵呵大笑,半开玩笑地说:“既然纱帽越多越好,那索性给你们满担挑吧!”说罢,将那朱笔猛地往木牌上一点,就交给大儿子走了。

也真是无巧不成书,妙语偏偏碰到了巧事。当初喝山点主老人说的“纱帽满担挑”,原是一句玩笑话,逗逗人的,不料后来竟成为另一个有趣的事实。——时间过去了许多年,这一带发了山洪,又遇大旱,再加上兵荒马乱,百岁老人的下代,生活逐步困难起来。幸亏这一带山明水秀,山歌小调多如牛毛,加上他的下代又生得聪明伶俐,终于在这一带孕育了越剧“小歌班”。百岁老人的下代及其亲友,都纷纷唱书和演戏去了。

戏里人物是各种各样的,演一台戏要好多好多戏装。因此,他们到外面穿村走乡去演出时,不但要挑戏衣,还要挑纱帽,这不成了“纱帽满担挑”吗?

张继舜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