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杆

石栏最古,第近于琳宫〔1〕、梵宇〔2〕及人家冢墓。傍池或可用,然不如用石莲柱二,木栏为雅。柱不可过高,亦不可雕鸟兽形。亭榭廊庑〔3〕,可用朱栏及鹅颈承坐〔4〕,堂中须以巨木雕如石栏,而空其中。顶用柿顶,朱饰,中用荷叶宝瓶,绿饰。卍字者,宜闺阁中,不甚古雅。取画图中有可用者,以意成之可也。三横木最便,第太朴,不可多用。更须每楹一扇,不可中竖一木,分为二三。若斋中则竟不必用矣。

【注释】

〔1〕琳宫:仙宫,此处为道观的雅称。

〔2〕梵宇:指佛寺。

〔3〕 廊庑:堂下四周的廊屋。古建筑的廊是没有壁的,仅作为通道;庑则有壁,还可以建小屋住人。

〔4〕鹅颈承坐:亭榭在临水的方向设置木制曲栏座椅,带有形如鹅颈、曲线柔美的靠背形式,称鹅颈靠。

【译文】

石栏杆最古朴,只是多用于道观、佛寺及坟墓。池塘旁边或许可以用,然而不如用两个石莲柱在两端,中间用木栏杆为雅致。柱子不能过高,也不能雕成鸟兽的形状。亭台、水榭、过道、廊屋可以用朱红栏杆以及鹅颈靠背。正堂中,要用大木料雕成如石栏杆一样,中间挖空,顶上用柿子状装饰,漆成朱红色,中间做成荷叶宝瓶形状,漆成绿色。饰有卍字图案的栏杆适宜用在闺阁中,但不太古雅。选取书画中可以用的图案,按自己的想法来做即可。用三条横木做成的栏杆最简便,但太朴素,不能用得太多。栏杆要以一根楹柱为一扇,不能在中间立木头将其分成两三格。如果在室内就完全不必这样了。

【延伸阅读】

《园冶》中记载了明代栏杆的几种式样,有笔管式、锦葵式、波纹式、梅花式、波纹式、联瓣葵花式、尺栏式、短栏式等。计成说:“栏杆信画化而成,减便为雅。古之回文万字(即卍字图案),一概屏去,少留凉床佛座之用,园屋间一不可制也。予历数年,存式百状,有工而精,有减而文,依次序变幻,式之于左,便为摘用。”计成耗费几年时间,收集了百余种栏杆的样式,且他认为卍字栏杆多用于佛寺中,园林里不必用。文震亨则认为卍字栏杆适宜用于闺阁,此处似有待商榷。

【名家杂论】

栏杆是古典园林中随处可见的构件,亭榭、楼阁、池岸、小桥等处,往往都有栏杆的设置。栏杆的作用,或为拦护,或为分隔空间。栏杆的材料以木、石为主,有时也用竹子,形式繁多,极富装饰性。

在园林中,石栏杆主要是沿水面的护栏及桥栏,苑囿石栏的栏板及望柱,与园中山水景致和谐搭配。园林中还有一种木石并用的栏杆,以石为望柱,柱身开有卯眼,用横木两三条架于柱间,木石刚柔相称,在形式上也显得玲珑轻巧。

木栏杆在园林中用得更为普遍,且式样繁多。临水的亭榭、水阁或楼上的坐栏,为安全起见,其外缘另装靠背,形成了靠栏,有鹅颈靠、美人靠等名称,颇为形象,且极生动。

栏杆往往与美人相衬。李白《清平调词·其三》云:“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唐宫中赏牡丹,贵妃以风华绝代之姿,倚着沉香亭畔的栏杆,欣赏花栏内的牡丹,粉面含春,令君王含笑的目光始终追随。人倚栏杆,花在栏外,多么风流!栏杆设的座椅,也称“美人靠”,也许便是源于此。

而在亡国之君看来,昔日宫殿里的栏杆,亦是美好回忆的一部分。李煜写道:“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后主词中的栏杆,为雕花石栏杆,是皇宫中最为常见的景观。如今在北京故宫,处处可见到汉白玉栏杆,雕镂精细,常见龙、凤、水浪云纹等,是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