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舌 画眉 鹆〔1〕

饲养驯熟,绵蛮软语,百种杂出,俱极可听,然亦非幽斋所宜。或于曲廊之下,雕笼画槛,点缀景色则可,吴中最尚此鸟。余谓有禽癖者,当觅茂林高树,听其自然弄声,尤觉可爱。更有小鸟名“黄头”,好斗,形既不雅,尤属无谓。

【注释】

〔1〕 鹆:八哥。

【译文】

百舌鸟、画眉、八哥,饲养驯熟之后,能温软鸣唱,百种叫声夹杂而出,都极为悦耳动听,但也非幽静之室所适宜。或者在曲径回廊之下,雕镂的鸟笼,描画的栏杆,用以点缀景色也可以,吴中一带最喜欢这种鸟。我认为有养鸟癖好的人,应当寻觅茂密树林中的高大树木,听鸟在林间自然啼鸣,尤为可爱有趣。更有一种小鸟,名叫“黄头”,习性好斗,外形也不雅观,更加无趣。

【延伸阅读】

苏州人有斗鸟的传统,每年春秋两季要斗画眉、斗黄头,这一习俗,从明代一直延续到民国。

黄头最善斗。民国时,苏州人斗黄头,集中于桐春园茶馆。每隔五天或十天为一期,养鸟人纷纷持着鸟笼,群集一堂,捉对儿厮打。一开始斗鸟,不过是取乐子,赌注很小,如土偶(烂泥娃娃)、耍货(小木玩具、虎丘玻璃“小景”)等。后来上海的职业斗鸟人结帮来苏州斗鸟,赌注就扩大了。众人在拙政园开赌局,在大厅当中搭一座平台,鸟主互征同意,便下注,一对一打斗,也可擂台打斗。最后的获胜者,除了赌资,还能赢得一块银盾纪念牌。

picture

【名家杂论】

明代笼养鸣禽之风盛行。冯梦龙改编的话本故事《喻世明言》中,有一则《沈小官一鸟害七命》,讲的是为画眉闹出人命的事。当时的城中,形成了固定的养鸟人群,每天早晨到树林里遛鸟、斗鸟。斗鸟成为一种娱乐活动,胜者还能赢点银子。

明代宫廷里有专门养鸟的御用监禽鸟房,有专管养鸟的校尉。开国皇帝朱元璋喜欢养画眉。这一爱好,极可能是他在凤阳做农民时便有,当皇帝后,癖好依旧。他还作了一首《画眉赋》,在序中说“朕务少暇分刻,略盘桓于左右,见内臣所豢画眉置于栏下,斯鸟感淑气之浮游,呼群之意,啭声冷然而美听,故为之辞”。他喜欢在闲暇之时,听一听画眉叫,以放松身心,专为此作赋一首,以表明自己也颇通文墨,并不是传说中的那么没文化。

清宫中养鸟的风气更盛,负责养鸟的部门是“养生处”。圆明园、颐和园都养着很多鸟。慈禧喜欢看鸟,以至于在颐和园内,由耶律楚材墓往南,知春亭以北一带,柳荫下,桃坞中,皆是太监们养架鸟和笼鸟的地方,几百个架,几百个笼子,成行成串地摆在那里,用长竹竿搭成长架。

清代养鸟有讲究,称“文百灵,武画眉”。文人养百灵,武官养画眉。玩鸟人请安,也分“文式安”和“武架子安”。这是因为,清代的画眉笼子很特别,很大,很沉,拎这样的笼子去遛鸟,需要极好的体力,文弱书生吃不消,故而文人不养画眉,练武的人方能养。拎画眉笼子也有讲究,叫“画眉笼子大亮底”,手握画眉笼,左晃右晃,越摆越高,终于摆到笼底儿几乎朝天的程度。可见,养鸟也是一门练身手的功夫。鸟笼也分流派,当时有几大派别,如:京笼,指北方的平顶高笼;方笼,指上海一带的板笼、四亮笼、手提笼;还有川笼和贵阳笼,指四川、贵州的鸟笼……

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