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高一尺二寸,屏高一尺三寸,长七尺有奇,横三尺五寸,周设木格,中贯湘竹,下座不虚,三面靠背,后背与两傍等,此榻之定式也。有古断纹〔1〕者,有元螺钿〔2〕者,其制自然古雅。忌有四足,或为螳螂腿〔3〕,下承以板,则可。近有大理石镶者,有退光朱黑漆、中刻竹树、以粉填者,有新螺钿者,大非雅器。他如花楠、紫檀、乌木、花梨,照旧式制成,俱可用,一改长大诸式,虽曰美观,俱落俗套。更见元制榻,有长丈五尺,阔二尺余,上无屏者,盖古人连床夜卧,以足抵足,其制亦古,然今却不适用。

【注释】

〔1〕古断纹:年代较久的旧断纹。

〔2〕元螺钿:元朝的螺钿。所谓螺钿,是指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者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

〔3〕螳螂腿:榻的四足形状似螳螂腿,佛前的供桌多为此样式。

picture

【译文】

榻座高一尺二寸,靠背高一尺三寸,长七尺出头,宽三尺五寸,木框为架,中间贯穿湘妃竹,后面和两旁三面有靠背,此皆制榻所应遵循的定式。有古断纹榻,有元螺钿榻,形制自然古雅。榻下最忌用四只脚,可做成螳螂腿,下面木板支撑即可。近来有用大理石镶嵌的,有用退光朱黑漆,又在漆面雕刻竹子或草木图案,然后用腻子粉填充的,有新螺钿的,都不够庄重典雅。其他用料如花楠、紫檀、乌木、花梨,凡依照旧式,都能够采用,但若更改了长宽高等尺寸,虽说美观,皆落俗套。见过元代制作的榻,长一丈五尺,宽二尺多,上无榻屏,便于夜间将它拼连起来睡觉,四足相抵,它的样式虽古朴,但现今已不适用。

【延伸阅读】

古籍记载,东汉时,南昌有个叫徐孺的隐士高人,淡泊明志,乐于助人,不愿为官。时任江西太守陈蕃极为器重其人品学问,常邀其相见,倾谈己见。陈蕃专为徐孺设有一张榻,每逢其来,便铺设一新,以供留宿,并作长夜之谈。徐孺不来,这榻便悬挂于壁,直到其下次再来,则又取下。“下榻”即由此而来。王勃路过江西所作《滕王阁序》中“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即此典故。

【名家杂论】

榻,老北京匠师称只有床身而无床围的为“榻”。看古装电视剧,总会看到一些仿制的“贵妃榻”或“美人榻”,榻面较狭小,可坐可躺,制作精致,形态优美。

文震亨崇古尚古之风在“制榻”一节展现得淋漓尽致。对于榻的制式、尺寸、用料、颜色、工艺、功能,尤其是雅俗,均给出了具体、细致的分类罗列,这种严谨的态度令人敬佩。

明清时期,榻的形式逐渐简化,仅以四腿支撑,形制舒展婉约,榻面之上多不设他物,榻面是多板材或藤席,逐渐取代箱形的台座式榻,备受文人雅士喜爱。一张清榻,或安隅室内,或置于亭阁台榭、茂林修竹之间,挥尘独坐,邀朋雅聚,好不清适。

榻 - 图2

█〔明〕剔红短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