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

宜植池岸,临水为佳,若他处植之,绝无丰致。有以靛纸〔1〕蘸花蕊上,仍裹其尖,花开碧色,以为佳,此甚无谓。

picture

【注释】

〔1〕靛纸:用靛蓝染成的纸。靛蓝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天然染料,在秦汉以前就已经普遍应用。

【译文】

芙蓉适宜种植在水池岸边,临水而种最好,如果在其他地方种植,绝对没有别致丰韵。有人用靛水调纸蘸在花蕊上,裹住花尖,花开时呈碧蓝色,以为好看,这么做其实没什么意思。

【延伸阅读】

种芙蓉应该是临水照花,王安石诗云:“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胭脂色未浓。正似美人初醉着,强抬青镜欲妆慵。”郑板桥诗中的芙蓉花,也是种在水边:“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水边的芙蓉,如绝世佳人临水而照,波光花影,是古典园林造景中的一绝。

给芙蓉花染色是宋朝就有的花痴怪癖。南宋吴怿在《种艺必用》中写道:“隔夜以靛水调纸,蘸花蕊上,以纸裹,来日开成碧色花,五色花皆可染。”

【名家杂论】

芙蓉花是隋唐盛世的象征。隋朝皇家的禁苑称芙蓉园,位于曲江池南岸,紧靠长安城外郭城,周围筑有高墙。花园占地30顷,周回17里,建成后,当时的宰相高颖以曲江中莲花盛开,莲花雅称芙蓉,故命名为“芙蓉园”。唐代,在隋朝芙蓉园的基础上,又扩大了曲江园林的建设规模和文化内涵,芙蓉园中修建了紫云楼、彩霞亭、凉堂与蓬莱山,还开凿了黄渠,以扩大芙蓉池与曲江池水面,使此地成为长安城贵族与百姓的汇聚盛游之地,成为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公共园林。

芙蓉园不仅意味着隋唐时期的园林艺术,更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曲江流饮、杏园关宴、雁塔题名、乐游登高等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脍炙人口的佳话,均发生在这里。大唐盛世,在芙蓉花临水而开的园林里,宫殿连绵,楼亭起伏,人文荟萃,俊采星驰,可谓一时之盛景。这样的盛世景象,不仅在唐代是空前绝后的,在整个中国古代的历史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这便可以理解为什么常在唐诗中邂逅芙蓉花。王维在临湖亭游玩时,写下“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柳宗元到友人处做客,赞叹院里的一座亭子,说:“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韩愈认为芙蓉花比水中的莲花好看,说“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白居易写《长恨歌》,用芙蓉花代指杨贵妃的美貌,令失去贵妃的玄宗思念不已:“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芙蓉花的精魂在盛唐,自唐以后,文人造园的传统,都是将芙蓉种在水边。为什么要种水边?因为盛唐时,芙蓉园是在曲江边。尽管那个朝代已经远去,但是诗篇还留存,芙蓉花临水而照的意境,永远留在唐诗里。

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