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寓蜀,采栗自给,山家御穷,莫此为愈,出吴中诸山者绝小,风干,味更美;出吴兴者,从溪水中出,易坏,煨熟乃佳。以橄榄同食,名为梅花脯,谓其口作梅花香,然实不尽然也。

【译文】

杜甫寓居四川时,靠采摘板栗养家糊口,这也是山里人维持生计的不二选择。苏州山里所产栗子都很小,风干后食用,味道更佳。吴兴所产栗子,从溪流中运出,容易坏,须煮熟存放。栗子和橄榄同吃,号称“梅花脯”,据说吃到嘴里有梅花香,实际未必。

【延伸阅读】

栗子,又名“板栗”“栗”,历史悠久。肉质细腻,糯性黏软,甘甜芳香,有“天之良果”“东方珍珠”的美誉。西晋陆机为《诗经》作注说:“栗,五方皆有,惟渔阳范阳生者甜美味长,地方不及也。”

文震亨在这里把栗子说成是杜甫在四川时作为养家糊口的食物,此论似有不妥。文震亨所言实际是板栗,而杜甫所采之栗,更大可能是栎树所结橡栗。因为杜甫有诗《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诗句为证:“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

【名家杂论】

栗有“干果之王”“山中药”“树上饭”的美名。《诗经》中早有种栗的记载:“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东门附近种板栗,房屋栋栋排得齐。哪会对你不想念,不肯亲近只是你。

宋代散文家苏辙晚年腰腿痛,一直治不好。后来,得一民间药方,即每天早晨用鲜栗十颗捣碎煎汤饮,连服半月。苏辙食后灵验,赋诗曰:“老去自添腰脚病,与翁服栗旧传方。来客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

陆游活到85岁,晚年齿根浮动,常食用栗子治疗。他在《老学庵笔记》中对糖炒栗子有过一番描述:“齿根浮动欲我衰,山栗炮燔疗食肌。唤起少年京辇梦,和宁门外早朝时。”

明诗人吴宽喜欢用栗子和米一起煮粥,以增加营养。他在《煮栗粥》诗中写道:“腰痛人言食栗强,齿牙谁信栗尤妨。慢熬细切和新米,即是前人栗粥方。”无独有偶,清代乾隆帝吃过糖炒栗子后龙颜大悦,写下了《食栗》诗:“小熟大者生,大熟小者焦。大小得均熟,所待火候调。惟盘陈立几,献岁同春椒。何须学高士,围炉芋魁烧。”

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