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有大小二式,大者高七尺余,阔倍之,上设十二格,每格仅可容书十册,以便检取;下格不可置书,以近地卑湿故也。足亦当稍高,小者可置几上。二格平头,方木、竹架及朱黑漆者,俱不堪用。

【译文】

书架有大小两种,大的高七尺多,宽十四尺,上设十二格,每格只能放书十册,以方便取阅;下面的格子因为离地近易潮湿,不可放书。书架的腿应稍高一点,小点的书架可以放在几上。两格都是平头,方木、竹架以及朱黑漆的,都不可用。

【延伸阅读】

最早的书架大概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架几案”,两几共架一块案板,谓之“架几案”,倒也妥帖形象。想必应是竹简时代吧,古人席地而坐,长可近丈,厚达数寸的架几案上长卷舒展,羊毫泼墨,中华文明得以记载。

架几案的用途有二:其一为读书人架书,历来受文人的宠爱。其二是放香炉等。上等架几案如今只在故宫博物院、颐和园、中南海等处可见。其桌面面板需数人方能搬动,足见其巨制。

【名家杂论】

作为古代家具中最能体现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和文人士大夫阶层个人情操的架格,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架格类家具存在着很强的摆设作用。古代士族文人好风雅,抚琴、调香、赏花、观画、弈棋、烹茶、听风、喝酒、观瀑、采菊皆为雅事,因此,文人宅院斋室多设架格类家具,且内陈各种珍品。架格主要分为书架、多宝格和博古架等,为书房、客厅增添古雅之气。博古架,内设高低错落、大小不等的若干小格,上设金、银、瓷、玉等古玩;多宝格由佛龛、栏杆架格演变而来,主要用以陈设存放物品,或置放古器,或贮书设鼎,或安置笔砚,或供设盆景,或珠宝珊瑚;而书架的作用则显而易见。

《红楼梦》里写到刘姥姥进潇湘馆的时候,“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就说:“这必定是哪位哥儿的书房了。”其实这间是林黛玉的房间。

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