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风之制最古,以大理石镶下座精细者为贵,次则祁阳石,又次则花蕊石;不得旧者,亦须仿旧式为之。若纸糊及围屏、木屏,俱不入品。

【译文】

屏风历史悠久,以大理石镶嵌屏风底座、做工精细的最为宝贵,其次是祁阳石的,再次是花蕊石的;如果没有古旧的,也要仿古旧样式制作。如果是纸糊屏风,或者围屏、木屏,皆不入流。

屏 - 图1

█〔清〕黑漆款彩百鸟朝凤图八扇围屏

【延伸阅读】

屏风,所谓屏其风也,也就是挡风,屏风最早是作为周朝天子的专用器具出现,《史记》载:“天子当屏而立”,也是名位和权力的象征,后来才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的作用。

汉唐时,几乎有钱人家都使用屏风,屏风形式也有所增加。在独扇屏的基础上发展了多扇屏拼合的曲屏,可折叠,可开合;明清两代,出现了挂屏,大理石屏已经成为上流仕宦人家的一种重要摆设和纯粹的装饰品。

传统家具名类繁多,可古人还是对屏风情有独钟,因为它融实用性、欣赏性于一体,既有美学价值又有实用价值,是审美与功用的完美结合。

【名家杂论】

想到两则关于屏风的逸事。

唐太宗李世民执政之初,魏征写过《十渐不克终疏》,劝告太宗执行节俭戒奢的国策要善始善终,不能半途而废。太宗看后,下旨将魏征的奏章书于自己室内屏风上,“朝夕瞻仰”,后人称之“戒奢屏”。

无独有偶,朱元璋曾效仿李世民的举动。唐朝诗人李山甫有一首评论南朝皇帝荒淫无度而致国破家亡的诗《上元怀古》:“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总为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尧行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可自由?试问繁华何处要,雨花烟草石城秋。”朱元璋看后深有感触,命人写于自己寝宫屏风之上,朝夕吟咏。

说到如诗如画的屏风,怎能不提杜牧那首《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一作‘街’)夜色凉如水,卧(一作‘坐’)看牵牛织女星。”实际上,古人关于吟咏屏风的诗词以数百首计,可能最能体现萦绕在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心中的那份对精致唯美、隐约朦胧事物的执着追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