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

山居引泉,从高而下,为瀑布稍易,园林中欲作此,须截竹长短不一,尽承檐溜〔1〕,暗接藏石罅〔2〕中,以斧劈石叠高,下凿小池承水,置石林立其下,雨中能令飞泉 薄〔3〕,潺湲有声,亦一奇也。尤宜竹间松下,青葱掩映,更自可观。亦有蓄水于山顶,客至去闸,水从空直注者,终不如雨中承溜为雅。盖总属人为,此尤近自然耳。

picture

【注释】

〔1〕檐溜:指檐沟流下的水。

〔2〕石罅:石头裂缝。

〔3〕 薄:冲荡、激荡。

【译文】

居于山中,引泉水从高处流下形成瀑布比较容易。在园林中造瀑布,需要截取长短不一的竹子,承接檐沟流水,隐蔽地引入石头缝隙中,用斧劈石重叠垒高,下面凿出小池接水。池中放置石头,下雨时能令飞泉激荡而下,水声潺潺,也是一大奇观。尤其适宜在竹间松下,青翠掩映,更加美观。也有人在山顶蓄水,客人来的时候开闸放水,水从空中直流而下,但终究不如雨中接檐沟水来得雅致。因为山顶蓄水终归是人工所为,而承接雨水更贴近自然。

【延伸阅读】

明代的园林已广泛采用假山瀑布的造景技法。计成《园冶》中写道:“瀑布如峭壁山理也。先观有高楼檐水,可涧至墙顶作天沟,行壁山顶,留小坑,突出石口,泛漫而下,才如瀑布。不然,随流散漫不成,斯谓:‘作雨观泉’之意。”要收集檐溜之水,且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使水流能够喷涌而下,有水声、水势,不然则水流散漫,如同雨中观泉,堪为乏味。

【名家杂论】

在园林中听水声,是文人的一大雅好,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说最喜欢李商隐的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而明清时的江南士人,已不满足于听荷叶上的雨滴声,更期待能于园林中听到瀑布声。

瀑布,在园林中,属于动态的水体设计。苏州园林擅长“理水”,水体设计手法是多样的,园中之水,可以是宁静平缓的荷塘曲水,也可以是流动喷涌的飞泉流瀑。然而,建在城市中的园林,没有山野之中天然的流水飞泻,怎样才能造出瀑布呢?造园者自有妙招。

园林中的假山,大都巧妙收集屋檐上的雨水,汇集起来,从假山上倾泻而下,形成小型的人工瀑布。如环秀山庄西北角的假山,利用屋顶雨水流注池中,略存瀑布之意。承接屋檐水并不是唯一的技法,环秀山庄东南角的假山,则在山石后设小槽承受雨水,由石隙婉转下泻,形成小瀑布景观。苏州狮子林的“听瀑亭”,则利用水柜蓄水,山涧中出湖石三叠,下临深潭,水闸一开,形成三叠瀑布。

狮子林的“听瀑亭”名闻遐迩。这座亭子筑于假山的最高处,亭子一侧,即有人工瀑布,机关一开,水流经湖石三叠直泻而下,波影茫茫,水声涛涛,如同一曲交响乐。据亭中屏刻的《飞瀑亭记》记载,因园主人久客海上,建此亭,听到昼夜不停的瀑布声音,如闻涛声,有思旧之意,也有居安思危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