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巾去汉式不远,今所尚披云巾最俗,或自以意为之,幅巾最古,然不便于用。

picture

【译文】

唐朝制式的头巾和汉朝头巾相差不多,如今的人们所推崇的“披云巾”最俗气,可能是自己随意为之,幅巾样式太古老,已不便于穿戴。

【延伸阅读】

巾,指用来擦抹或包裹、缠束、覆盖东西的小块纺织品。

头巾是用于裹头的织物。始用于庶人,即没有官爵的平民百姓。东汉多裹头,以一块布帛罩在头上以为风雅,称幅巾。其质料较著名者为纶巾。隋唐巾裹俗称幞头,四角皆成带状,内加一个固定饰物,覆在发髻上,裹出各种形状,称巾子。宋除幞头外,有笼巾,架在梁冠之上,为高级官员服饰。明保留了笼巾,一般士人则多用四方平定巾,又有系束发髻的网巾。妇女也裹巾。宋明以来,文人仿古,以裹巾为雅,正式的冠帽很少有人过问。

【名家杂论】

南朝顾野王《玉篇》载:“巾,配巾也。本以拭物,后人着之于头。”在古代,巾是用来裹头的,女性用的称为“巾帼”,男性用的称为“帕头”,到了后周时期,出现了一种男女均可用的“幞头”,由此渐渐演变成各种帽子。

秦统一六国后,曾以巾帕赏赐武将,与帽巾同时使用。

古代男子在18—20岁时加冠,曾有纶巾束发而不裹头的记载,发展到汉代成为帽箍式的帻,平顶的帻巾称“平帻巾”,因形似尖角屋顶人字形隆起的称“介帻”。

魏晋时期幅巾盛行,因其适于各层次人物,简便易行,易与衣衫配色,在追求高雅脱俗思想的时代,也是对礼教制度的一种反叛。《博子》载:“魏太祖以天下凶荒,资才乏匮,拟古皮弁,裁缣帛以为巾合,合于简易随时之义,以色别其贵贱”,所以“幅巾”也称“缣巾”。此时幅巾样式种类繁多,如折角巾、菱角巾以及纶巾、葛巾等十几种,是中国服饰史中男子士儒服饰最为风雅潇洒的一个时期。

到唐朝时,受男子戴纶巾的影响,女子也喜欢用纶巾裹发。唐代杜甫《即事》诗又有“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的描写。

明代男子多戴网巾,除了束发,还是男子成年的标志。网巾是一种系束发髻的网罩,多以细绳、马尾、棕丝编织而成,一般衬在冠帽内,也可直接外露。又称“一统山河”。明代的网巾包括包头巾、汉巾、飘飘巾、平顶巾、东坡巾等2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