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本

古人画稿,谓之粉本,前辈多宝蓄之,盖其草草不经意处有自然之妙。宣和〔1〕、绍兴〔2〕所藏粉本,多有神妙者。

【注释】

〔1〕宣和:宋徽宗赵佶年号。

〔2〕绍兴:宋高宗赵构年号。

【译文】

古人的画稿,称为粉本,前人都爱当作宝贝珍藏,皆因随意勾画的地方,往往有不事雕琢的美妙。宣和、绍兴年间的粉本,有很多神妙之作。

【延伸阅读】

成语“成竹在胸”说的是宋代画家文同画竹,文同观察竹子数月,将自然之竹内化于心,起笔落墨间创造出形象逼真的竹子。帮助文同成竹在胸的就是“画稿”,也就是“粉本”。古人作画,先施粉上样,然后依样落笔,故画稿称粉本。后世各类“画稿”“画谱”,如清代《芥子园画谱》即此类集大成者,总结前人经验,方便后人学习。

王十朋曾记载过一个故事,说的是唐明皇让吴道子于大同殿画嘉陵江三百余里山水,一日而毕。玄宗问其原因,吴道子回复说:我并没有画稿,不过我早已把嘉陵山水铭记在心了。

有时候“粉本”也指图画。如曹雪芹祖父曹寅曾作《寄姜绮季客江右》诗云:“九日篱花犹寂寞,六朝粉本渐模糊。”而缪鸿若《题担当和尚画册》亦云:“休嫌粉本无多剩,寸土伤心下笔难。”

【名家杂论】

在中国美术史上,“粉本”一直是颇有争议的概念。对“粉本”的解释,后人多有非议。有人认为是“画稿”,有人认为是“底稿”,还有“草稿”,也有“底样”“素稿”“小样”等说法。

按文震亨的说法,是将“古人画稿”直接定义为“粉本”的,可后文又提到“草草不经意处”,似又与写生稿、未完稿有关。至清代,变化更甚,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曲谱者,填词之粉本,犹妇人刺绣之花样也。”把粉本与刺绣画样相联系。

大略看,“粉本”有两重含义,一是“画样”“小样”“摹本”,二是“遗墨草稿”之意。本文暂以古训为宜,“粉本”即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