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画

画,山水第一,竹、树、兰、石次之,人物、鸟兽、楼殿、屋木小者次之,大者又次之。人物顾盼语言,花、果迎风带露,鸟兽虫鱼,精神逼真,山水林泉,清闲幽旷,屋庐深邃,桥彴〔1〕往来,石老而润,水淡而明,山势崔嵬〔2〕,泉流洒落,云烟出没,野径迂回,松偃龙蛇,竹藏风雨,山脚入水澄清,水源来历分晓,有此数端,虽不知名,定是妙手。若人物如尸如塑,花果类粉捏雕刻,虫鱼鸟兽,但取皮毛,山水林泉,布置迫塞〔3〕,楼殿模糊错杂,桥彴强作断形,径无夷险,路无出入,石止一面,树少四枝,或高大不称,或远近不分,或浓淡失宜,点染〔4〕无法,或山脚无水面,水源无来历,虽有名款,定是俗笔,为后人填写。至于临摹赝手,落墨设色,自然不古,不难辨也。

【注释】

〔1〕桥彴:独木桥。

〔2〕崔嵬:高峻。

〔3〕迫塞:逼近、阻塞。

〔4〕点染:画家点缀景物及染色。

【译文】

山水居画中第一位,竹、树、兰、石稍次之,人物、鸟兽、楼殿、木屋画中,小幅的次之,大幅的又次之。人物形象生动;花果随风扶摇,含珠带露;鸟兽虫鱼,栩栩如生;山水林泉,清幽空旷;屋庐深远,小桥横渡;山石古老润泽,流水清冽明亮;山势高峻,泉流洒落,云烟出没,野径迂回曲折,松树枝干屈曲,竹子暗藏风雨,山脚入水澄清,水源来历分明,具有以上特点的画作,虽不著名,也定是高手所为。如果所画人物如死尸、雕像,花果像面塑、雕刻,虫鱼鸟兽,仅有形似,山水林泉布局阻塞,楼殿模糊错杂,桥梁故作断形;径无平坦险峻,路无出入踪迹;石头单调只画一面,树木缺枝少叶;或高大不相称,远近不分;或者浓淡失宜,点染毫无章法,或者山脚无水面,水流无来源,虽有名人题款,也是平庸之作,为后人添加而成。至于专事临摹的赝手,落墨设色,肯定不古雅,这不难辨识。

picture

【延伸阅读】

晋人顾恺之语: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其台阁,一定器耳,差易为也。唐人朱景玄语:夫画者以人物居先,禽兽次之,山水次之,楼殿屋木次之。宋人朝认为画学,曰佛道,曰人物,曰山水,曰鸟兽,曰花竹,曰屋木。到元朝汤垕认为:世俗论画,必曰画有十三科,山水打头,界画打底。而文震亨的曾祖父文征明说得更明白:画家宫室最为难工。谓须折算无差,乃为合作。盖束于绳矩,笔墨不可以逞。到文震亨这里,又成了山水最难画。

文氏此论,实则出自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凡画有八格:古老而润,水净而明,山要崔嵬,泉宜洒落,云烟出没,野径迂回,松偃龙蛇,竹藏风雨夜。”唐代张九龄关于山水画说过:“意得神传,笔精形似”,所谓神似,气韵生动也。

【名家杂论】

“妙手”与“俗笔”,不在是否名家,差在是否有内在神韵,有生命洋溢的鲜活状态。

美要向何处寻?“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作画者的世界观不同,其笔墨精神亦大不同,大江东去与小桥流水,江山多娇与山水空蒙,是不同的意境,不同的体验,不同的美。一部山水绘画史就是一部思想精神史,山水就是用画笔写就的精神。

意境在中国山水画中被称为“画之灵魂”。画家用毛笔在一张画纸或画帛上画出一笔,简单的一条线,它有宽度,有厚度,有方向,甚至见出速度和力量。名家笔下的山水,皆蕴含了自然界生命,每一座山要像人一样,有头、有脸、有四肢,有脉络、有飞扬的神情,有雄浑的动势;每一条水的流动,也像人的情感,或汹涌澎湃,或静水微澜,或飞流直下,或清泉细流。

品画最佳处,莫过于得半日浮闲,细品动静得失之味。日本曾经收藏有一幅宋画名作,佚名《观鹿图》,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个清朗明净的空间来,文人高士凭栏观鹿,恬静适宜,一派娴雅小调,尽管不知作者为谁,但该作在日本甚为有名,被成书留著,存世共赏,可见东瀛藏家对好画之欣赏,无分名师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