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形如划船,底惟平,长可三丈有余,头阔五尺,分为四仓:中仓可容宾主六人,置桌凳、笔床、酒枪、鼎彝、盆玩之属,以轻小为贵;前仓可容僮仆四人,置壶榼〔1〕、茗垆、茶具之属;后仓隔之以板,傍容小弄,以便出入。中置一榻,一小几。小厨上以板承之,可置书卷、笔砚之属。榻下可置衣厢、虎子〔2〕之属。幔以板,不以蓬簟,两傍不用栏楯,以布绢作帐,用蔽东西日色,无日则高卷,卷以带,不以钩。他如楼船、方舟〔3〕诸式,皆俗。

picture

【注释】

〔1〕壶榼:酒壶或装茶水的容器。

〔2〕虎子:便壶。

〔3〕方舟:两船相并。

【译文】

舟,形状和划船相似,舟底略平,长三丈多,头部宽五尺,分为四舱:中舱可容纳主宾六人,舱内放置桌凳、搁笔架、酒壶、祭器、花木盆景,以轻小为宜;前舱可容僮仆四人,放置酒壶、茶炉、茶具等;后舱用木板隔开,旁留过道,方便出入。舱中可放一张睡榻,一个小几。小橱上搭一木板,可放书卷、笔砚之类。榻下放衣箱、便壶等物。船幔要用木板,不可用竹席,两旁不用栏杆,用绢布做幔帐,以遮蔽日头,没有太阳时就卷起来,卷时用布带,不用铁钩。其他诸如楼船、方舟等样式,都俗气。

【延伸阅读】

《物原》记载:“伏羲始乘桴”,《周易》载:“伏羲氏刳木为舟。”这两条记载均把舟的发明指向了原始社会末期。

一开始,人们只在陆地上活动——采摘野果、打猎、种地。后来,人们发现,捕鱼需要下水,打猎也常常过河。当人们看到倒在水中的树木能在水中漂浮,就有人开始尝试抱着木头渡水。再后来,人们把树干用石斧和火削平、挖空,人坐在里面,用手或树枝划水,这就是最早的独木舟。再后来,有了木筏、竹筏、皮筏……后来又出现了木板船、帆船、轮船……

【名家杂论】

船舶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最早出现的木板船叫舢板,最初用三块木板构成的,就是一块底板和两块舷板组合而成。后来,人们在此基础上对三板船加以改进,逐步使它完善,并且不断有所创新,导致了千姿百态、性能优良的各种船舶的产生。

除了舢板这种单体船外,人们受木筏制造原理的启发,造出了舫。《说文解字》:“舫,并舟也。”就是把两艘船体并列连接,增加宽度,提高了船的稳定性和装载量。“舫”也称“方”“枋”“方舟”“方船”“枋船”,有时也写作“航”。当然,还有由多只船体构成的船只,上面可以建造庐舍,成为统治阶级出游时候的专用船。

地球上表面十分之七是海洋,船的出现,极大丰富了人们的出行,对于开疆辟土、文化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明朝郑和下西洋,作为中国航海史上的一大壮举,同时也是中国海事力量最强大的时期,宣扬了国威,但随着清朝闭关锁国,放弃海洋的战略地位,终至甲午海战的惨败,教训不可谓不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