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杀青为书,后乃用纸,北纸用横帘造,其纹横,其质松而厚,谓之“侧理”;南纸用竖帘,二王真迹,多是此纸。唐有硬黄纸,以黄蘖染成,取其辟蠧。蜀妓薛涛为纸,名“十色小笺”,又名“蜀笺”。宋有澄心堂纸,有黄白经笺,可揭开用;有碧云春树、龙凤、团花、金花等笺;有匹纸长三丈至五丈;有彩色粉笺及藤白、鹄白、蚕茧等纸。元有彩色粉笺、蜡笺、黄笺、花笺、罗纹笺,皆出绍兴;有白箓、观音、清江等纸,皆出江西;山斋俱当多蓄以备用。国朝连七、观音、奏本、榜纸,俱不佳,惟大内用细密洒金五色粉笺,坚厚如板,面砑光如白玉,有印金花五色笺,有青纸如段素,俱可宝。近吴中洒金纸、松江潭笺,俱不耐久,泾县连四最佳。高丽别有一种,以绵茧造成,色白如绫,坚韧如帛,用以书写,发墨可爱,此中国所无,亦奇品也。

【译文】

古人最早除去竹简表面青皮写字,后改用纸张。北纸用横帘涤荡,所以是横纹理,纸质疏松粗厚,称为“侧理”;南纸用竖帘涤荡,王羲之和王献之真迹多用这种纸。唐代有用黄蘖染的硬黄纸,可避虫蛀。四川名妓薛涛曾作“十色小笺”的花笺纸,又叫蜀笺。宋代有澄心堂纸,有黄白经笺,可揭开使用;有碧云春树、龙凤、团花、金花笺等纸;有匹纸,长三至五丈;还有彩色粉笺及藤白、鹄白、蚕茧等纸。元代有彩色粉笺、蜡笺、黄笺、花笺、罗纹笺,皆绍兴所产;有白箓纸、观音纸、清江纸等,皆江西所造;远郊山居应多多珍藏备用。明代连七纸、观音纸、奏本纸、榜纸都不怎么样,只有皇宫大内用细密五色洒金粉笺,又厚又硬像木板一样,表面却光滑洁白如玉,印成金花五色笺,如素色绸缎的瓷青色,都值得珍藏。近来吴中洒金纸、松江潭笺,都不耐久,泾县的连四纸最好用。高丽有种纸,用绵茧制造,洁白如绫,坚韧如帛,用来书写,墨迹很好,这是中国没有的精品。

【延伸阅读】

纸,纤维经排水作用后,在帘模上交织成薄页揭下干燥后的成品。纸发源于中国,对于人类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沈从文《谈金花笺》一文云:“纸绢似创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当时,多是特意为宫廷殿堂中书写宜春帖子,或诗词墙壁廊柱空白,亦作画幅上额或手卷引首用的,在悬挂时可起屏风画作用,有的位置就等于屏风。”

造纸术在公元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印度,公元707年纸张已被阿拉伯人使用。公元800年左右传入埃及,逐渐取代莎草纸。12世纪初传入西班牙,14世纪传入法国,德国从13世纪已经由意大利进口纸张,俄罗斯在1575年建立第一家造纸厂,美国第一家造纸厂于1690年在费城附近建立。

【名家杂论】

上古时,人类主要靠结绳记事,文字发明后,始用甲骨为书写材料,后来过渡到以竹片及绢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绢帛太贵,竹片太重,于是纸应运而生。西汉时已有纸问世,东汉蔡伦将造纸发扬光大,“伦乃造艺”,利用树皮、麻头、破渔网造纸,并上报朝廷。蔡伦被封为龙亭侯,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

魏晋南北朝时纸广泛流传。隋唐时,著名的宣纸诞生。唐代在染黄纸的基础上,均匀涂蜡,使纸光泽莹润,人称硬黄纸。五代时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纸。

纸的制作过程复杂,伐木、剥皮、切碎切薄、以酸碱制成纸浆、冲洗除杂、漂白、烘干。明清时造纸业重新兴旺并屡有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到了清代,已到了堪称完美的地步,如康乾时期的粉蜡纸、印花图绘染色花纸等,绝无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