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茶

先以滚汤候少温洗茶,去其尘垢,以“定碗”盛之,俟冷点茶,则香气自发。

【译文】

先用稍凉的沸水把茶叶洗一下,以去除茶叶表面的尘垢,用定瓷茶碗盛起来,等到凉了再用点茶法沏茶,则香气四溢。

【延伸阅读】

人们泡茶时,习惯上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洗茶”一词始于北宋,至今约700年历史。《中国茶叶大辞典》对“洗茶”的解释是:“洗茶即洗去了散茶表面杂质,且可诱发茶香、茶味。”

明朝关于洗茶的记载颇多,除文震亨外,多有记载。

其一,屠隆著《茶说》载:“凡烹茶,先以热汤洗,去尘垢冷气,烹之则美。”

其二,张谦德著《茶经》说:“凡烹蒸熟茶,先以热汤洗一两次,去其尘垢冷气而烹之则美。”

其三,许次纾《茶疏》曰:茶叶摘自山麓,“山多浮沙,随风辄下,即着于叶中。烹时不洗去沙土,最能败茶。”

其四,罗廪《茶解》认为:茶要“用热汤洗过挤干。……不洗则味色过浓,香亦不发耳。”

其五,冯可宾《岕茶笺》中“论烹茶”:“先以上品泉水涤烹器,务鲜务洁。次以热水涤茶叶,水不可太滚,滚则一涤无余味矣。以竹箸夹茶于涤器中,反复涤荡,去尘土、黄叶、老梗使净,以手搦干,置涤器内盖定,少刻开视,色青香烈,急取沸水泼之。夏则先贮水而后入茶,冬则先贮茶而后入水。”

其六,周高起《洞山岕茶系》中指出:“沸汤泼叶,即起洗鬲,敛其出液。候汤可下指,即下洗鬲,排荡沙沫。复起,并指控干闭之,茶藏候投。”

【名家杂论】

洗茶是古代茶道中非常古老也极为重视的一个环节。所谓“去尘垢冷气”“去沙土”“去尘土、黄叶、老梗”“排荡沙沫”、调“味色”、发“香”等。概括起来即净茶、温茶、发香。尘垢、沙土、尘土、沙沫最能“败茶”。洗茶也符合古代茶人讲究泡茶的“洁”字精神。为此,古代茶人发明了“茶洗”“涤器”“洗鬲”等专用茶器。

然而现代茶人却对古人的见解不以为然。现代茶家认为,洗茶并不能达到洁茶的目的,该洗的如农药和重金属残留物没洗掉,而茶叶的精华却被洗掉了。有科学指出,陈年普洱与100℃的热水接触仅仅1秒钟即有相当量的内含物析出,日照绿茶用100℃热水浸润2秒钟,西湖龙井茶、铁观音浸润3秒钟,其滤出的茶汤即具有相当明显的香气与滋味,诸多维生素、氨基酸、生物碱等营养物质就在这短短几秒的第一泡茶中流失了。

从原来的手工制茶到现在的机械化生产,茶叶的纯净度在增加,从营养科学的角度来说,再争论洗茶已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