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舆

山行无济胜之具,则篮舆似不可少,武林〔1〕所制,有坐身踏足处,俱以绳络者,上下峻坂〔2〕皆平,最为适意,惟不能避风雨。有上置一架,可张小幔者,亦不雅观。

【注释】

〔1〕武林:杭州旧称。

〔2〕峻坂:陡坡。

【译文】

登山若无其他的攀登用具,则篮舆不可或缺,武林所制篮舆坐卧脚踏之处,皆用绳索捆绑结实,登高爬低过陡坡如履平地,非常舒适,只是不能遮风蔽雨。有种在上面装一个架子,用帷幔遮住的,也不雅观。

【延伸阅读】

篮舆是竹轿,照古人的说法,就是一种登山轿子,有两个长棍,中间是一个类似椅子的东西,乘坐的人就坐在那里,可以一路上山一路欣赏景色。后来就把篮舆引申为布衣者,代表广大的劳苦大众。

宋司马光有诗云:“篮舆但恨无人举,坐想纷纷醉落晖。”意思是,有一顶破轿子,却请不起轿夫,只能坐在余晖下遐想纷纷。清朝康熙年间诗人,同时也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先生的先祖查慎行《寿朱竹垞》诗曰:“茗碗登堂无俗客,篮舆扶路有门生。”境界自大不同:来我这里饮酒喝茶的都是雅士,正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停在门口的轿子随时有轿童侍立左右,等待出发。

【名家杂论】

舆本意是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后来用以泛指车。篮舆是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形制不一,一般以人力抬着行走,类似后世的轿子。也说古时一种竹制的座椅。文震亨此处的篮舆显然是蓝色的登山小轿。

诗人白居易常乘坐篮舆,他在《山居》里写道:“山斋方独往,尘事莫相仍。篮舆辞鞍马,缁徒换友朋。朝餐唯药菜,夜伴只纱灯。除却青衫在,其余便是僧。”不仅山居时要坐篮舆,就是上桥时也要坐,比如“水南秋一半,风景未萧条。皂盖回沙苑,篮舆上洛桥。闲尝黄菊酒,醉唱紫芝谣。称意那劳问,请钱不早朝。”如此惬意,以至于给钱都不愿意入朝为官,去上早朝。

古人也十分重视交通工具的等级。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绘图游历上海杂记》,“上海雇轿随处皆有,轿行抬价甚昂,一日非千余文不可。自东洋车盛行大为减色,向之千文者今则五六百文。轿夫以苏州、无锡人为佳,上身不动坐者安稳。其次扬州人不过脚步稍缓,若本地人抬轿则一路颠簸,轿中人浑如醉汉矣。”

清朝时的官吏、商人与小康市民出入均乘坐轿子。上海道坐八抬八杠的绿泥金顶大轿,知县用四人抬的红漆朱顶蓝泥轿。新娘出嫁,要坐红绿色花轿,绣有“凤穿牡丹”或“福禄鸳鸯”的轿帘;闺秀淑女乘坐的轿子,顶垂缨络,旁嵌玻璃,谓之“撑阳轿”;一般市民如郎中或私塾先生,只坐普通的蓝布小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