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几 榻

古人制几榻,虽长短广狭不齐,置之斋室,必古雅可爱,又坐卧依凭,无不便适。燕衎〔1〕之暇,以之展经史,阅书画,陈鼎彝〔2〕,罗肴核〔3〕,施枕簟,何施不可。今人制作,徒取雕绘文饰,以悦俗眼,而古制荡然,令人慨叹实深。志《几榻第六》。

【注释】

〔1〕燕衎:酒宴行乐。“燕”通“宴”。

〔2〕鼎彝:古代祭器。

〔3〕肴核:肉类和果实类食物。

【译文】

古人制作几榻,即使长短宽窄不一,但放在书斋客室里,都很古雅可爱,无论坐卧依靠,都很方便舒适。酒宴行乐之余,在上面观览经史子集,阅读名家书画,陈列古玩祭器,罗放菜肴果蔬,安放枕席卧具,用途广泛,无所不可。今人制作几榻,只求雕刻装饰取悦俗人眼光,而古代形制荡然无存,让人感慨颇深。记《几榻第六》。

【延伸阅读】

几,低矮的小桌子,茶几。《说文解字》记载:“几,踞几也。象形。”后专指有光滑平面、由腿或其他支撑物固定起来的小桌子。归有光《项脊轩志》回忆与爱妻的恩爱时光时写道:“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我的妻子回到家,有时就到项脊轩来,问我一些古时候的事或者趴伏在案几上读书。”何等郎情妾意的场景,令人羡慕。

榻,古时家具。《通俗文》记载:“三尺五曰榻,八尺曰床。”《释名》中“释床帐”一文中记载:“长狭而卑曰榻,言其榻然近地也。”实际上,低矮而狭长的榻,先于桌、椅、床而问世。榻相较于今日的床,要窄小些。古时候中原室内无坐具,人皆席地而坐。南北朝后民族融合,坐式家具始现。从地席到座椅,人们的坐卧之具一点一点往高处抬升。又榻以一人独坐为尊,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是也。

【名家杂论】

明清室内陈设完全渗透了文人生活的日常格局,更像是养生设施与趣味的铺陈:“书房里的家具,有长桌一,榻床一,床头小几,笋凳六,禅椅一,榻下滚脚凳一。这里陈设的家具简洁疏朗,清雅宜人。”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中国传统文人的情绪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住所的高标准,古今皆然。从人类走出森林,走出岩洞以后,居室由土穴、窑洞走向土木建筑,住宅除了作为遮风挡雨的处所外,其审美功能日益重要。

与此同时,文人家具应运而生。文氏开篇这段话表明了其对室内家具审美的核心思想,即古朴雅致、方便舒适、具有情趣意味,不以价格贵重,流于俗式。依文震亨接下来的论述看,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讲究定式,崇尚古制。每一件家具用何种材料,尺寸多少,功能几何,都清楚明白。二是崇尚天然,不尚雕饰。三是以“雅”为重,不以高价或珍稀作为首选。四是注重实用与舒适。文人家具在“雅”的原则下,也须满足“实用”与“舒适”这两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