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

花极烂漫,性喜阴畏热,宜置树下阴处。花时,移置几案间。别有一种名“映山红”,宜种石岩之上,又名羊踯躅〔1〕。

【注释】

〔1〕羊踯躅:指黄花杜鹃,杜鹃的一个品种,有毒,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民间通常称“闹羊花”,植物体各部含有闹羊花毒素和马醉木毒素等成分,羊食时往往踯躅而死亡,故得名。此处疑似有误,应为山踯躅,羊踯躅花为黄色,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映山红亦称山踯躅。”

【译文】

杜鹃花十分烂漫,喜阴凉怕炎热,适宜放置在树下的阴凉处。花开时移来放置几案上。另有一种名叫“映山红”,适合种植在山石之上,又叫“羊踯躅”。

【延伸阅读】

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将“羊踯躅”列为有毒植物,这是关于杜鹃的最早文献记录。杜鹃是唐代的诗人白居易最喜欢的花,他有十余首诗是描写杜鹃的。在一首咏杜鹃的诗中写道:“玉泉南涧花奇怪,不似花丛似火堆。今日多情唯我到,每年无故为谁开。宁辞辛苦行三里,更与留连饮两杯。犹有一般辜负事,不将歌舞管弦来。”

picture

【名家杂论】

全世界的杜鹃属植物有900多种,而杜鹃的园艺品种都是由杜鹃原种通过杂交或芽变不断选育出来的后代。近一个多世纪来,世界上已有园艺品种近万个。

在我国,杜鹃花在唐代就已经成为园艺的栽培品种。比如白居易就曾经千里移植杜鹃,并写下多首关于杜鹃的诗文。明代关于杜鹃花的文献记载颇为丰富,《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等文献中都有不同程度关于杜鹃花的品种、习性、分布、应用、育种、盆栽等记载。

杜鹃很受西方人的喜爱,欧洲诸国对杜鹃的兴趣尤其浓厚。从19世纪初开始,荷兰人与比利时人就醉心于培育杜鹃的杂交品种,但是所有的常绿杜鹃最初都来自亚洲。有部分品种从日本引进到了荷兰,因日本园艺师喜用杜鹃做园林植物造景,这引起了荷兰人的兴趣,将日式园艺中的相关植物带去了荷兰。

英国对杜鹃花的引进主要是在19世纪中期。英国人很快意识到中国出产的杜鹃品种远比日本多。到19世纪末,欧洲诸国都多次派人前往云南,采走了大量的杜鹃花标本和种苗。其中英国人傅利斯曾先后七八次,采走了309种杜鹃新种,引入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夸耀于世的几百种杜鹃,多来自云南。1919年,傅利斯在云南发现了“杜鹃巨人”——大树杜鹃。他将一棵高25米、树龄高达280年的大树砍倒,锯了一个圆盘状的木材标本带回国,陈列在伦敦大英博物馆里,公开展出,轰动世界。傅利斯最后一次到云南,期望采集更多的生物标本,然而很不幸,他死在了腾冲,死后埋葬于腾冲县城后面的来凤山上。

1982年,我国的科学工作者深入高黎贡山腹地考察,发现了世界罕见的大树杜鹃群落:在面积为0.2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40多棵大树杜鹃,其中最大的一棵,高28米,树冠61平方米,树龄500多岁,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一棵大树杜鹃,被誉为“大树杜鹃王”。

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