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1〕鹤窠村所出,具体高俊,绿足龟文,最为可爱。江陵〔2〕鹤津、维扬〔3〕俱有之。相鹤但取标格奇俊,唳声清亮,颈欲细而长,足欲痩而节,身欲人立,背欲直削。蓄之者当筑广台,或高冈土垅之上,居以茅庵,邻以池沼,饲以鱼谷。欲教以舞,俟其饥,置食于空野,使童子拊掌顿足以诱之。习之既熟,一闻拊掌,即便起舞,谓之食化。空林别墅,白石青松,惟此君最宜。其余羽族,俱未入品。

【注释】

〔1〕华亭:今上海松江。唐代天宝年间,划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置华亭县,治所在今松江区。

〔2〕江陵:今湖北荆州。

〔3〕维扬:今扬州。

【译文】

华亭鹤窠村的鹤,体态高大俊秀,绿足龟纹,最为可爱。江陵鹤津、扬州都有鹤。选鹤要挑体格奇俊、唳声清远嘹亮、脖颈细长、足瘦有力、鹤身如人直立、直挺瘦削的。养鹤的人,应当建造开阔的平台,或者在高岗土坡之上,搭建茅草供鹤居,要毗邻池塘、沼泽,用鱼和稻谷饲养鹤。想要教鹤起舞,等到鹤饿时,把吃食放置在空旷的野外,让童子拍手顿足来逗引它们。练习熟练了,鹤一听拍手,就会翩翩起舞,这就是所谓的“食物驯化”。旷野山居,岩石青松间,只有仙鹤最适宜。其他的禽类都不入品。

【延伸阅读】

《诗经·小雅·鹤鸣》中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的诗句,描写在广袤的荒野里,鹤鸣之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其境界十分高迈、清越。由《诗经》开始,“鹤鸣九皋”成为传统的吉祥图案。在明代,仙鹤是仅次于凤凰的吉祥之鸟。凤凰是皇后的象征,仙鹤则是官居一品的象征。明代官员的补服上,一品文官的补服,绘着一只翱翔鸣叫的仙鹤。为官者,能以鹤为装饰,则表示可以奏对天子,位极人臣。

【名家杂论】

鹤的仪表脱俗,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除了鸣叫声响亮,被古人形容为“鹤鸣”“鹤唳”,鹤的飞翔、舞动姿态也十分动人,有“鹤翔”“鹤舞”之说。丹顶鹤在求偶时翩然起舞,嬉戏时起舞,连驱赶入侵者都是舞动的姿势,时而跳跃,时而展翅,时而昂首,时而翘尾,美不胜收。陈子昂的“独舞纷如雪,孤飞暖似云”,刘禹锡的“双舞庭中花落处,数声池上月明时”,鲍照的“叠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临霞”,都是写鹤的翩翩舞姿。

明代的宫廷画家边景昭善画禽鸟,他画的《竹鹤图》和《双鹤图》,都是传世之宝。可见明代贵族阶层有养鹤、赏鹤的风气,宫廷亦如此。

鹤文化有着久远的历史。远古时候就产生了鹤的图腾,商族则继承了这一图腾文化。《诗经》说商朝的起源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里的“玄鸟”指的是玄鹤。古人认为,鹤虽是白色,寿过千年则变苍,又两千岁则变黑,所以称为玄鹤。

春秋时,卫国国君卫懿公好养鹤,封鹤官位,出游时带着鹤同行。后来狄人伐卫,因卫懿公养鹤失了民心,兵士不愿为他卖命,让他用鹤去打仗,说“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后来卫国被灭,留下一个“好鹤亡国”的典故。

上海松江一带,古称“华亭”,以鹤闻名。因吴淞江入海口有大片湿地,两岸芦苇丛生,是丹顶鹤的越冬地,丹顶鹤成群结队飞来,聚集于此,古人认为这里是丹顶鹤的故乡。西晋时,文学家陆机是华亭人,“八王之乱”爆发后,他被任命为大都督,统率20万人马攻打洛阳。但陆机是文官,不善用兵,指挥不当,几乎导致全军覆没,后来被处死。临刑前,陆机叹道:“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意思是,故乡华亭鹤的鸣叫声,难道就再也听不到了吗?寥寥数语,将陆机临死前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华亭鹤唳”的典故由此而生。

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