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舟 车

此卷为文人日常所用交通工具。古人出行,陆多车轿水多舟,无论舟车,皆要遵循严格等级制度,在名称、规格、颜色等方面均有明确规定。

舟之习于水也,宏舸〔1〕连轴〔2〕,巨舰接舻〔3〕,既非素士〔4〕所能办;蜻蜓蚱蜢,不堪起居;要使轩窗〔5〕阑〔6〕槛〔7〕,俨若精舍,室陈厦飨〔8〕,靡不咸宜。用之祖远饯近〔9〕,以畅离情;用之登山临水,以宣幽思;用之访雪载月,以写高韵;或芳辰缀赏,或靓女采莲,或子夜〔10〕清声,或中流歌舞,皆人生适意之一端也。至如济胜之具,篮舆〔11〕最便,但使制度新雅,便堪登高涉远;宁必饰以珠玉,错以金贝,被以缋罽〔12〕,藉以簟茀,镂以钩膺,文以轮辕,绚以修革〔13〕,和以鸣鸾,乃称周行、鲁道哉?志《舟车第九》。

【注释】

〔1〕宏舸:大船。

〔2〕连轴:船头船尾相连。

〔3〕舻:船尾。

〔4〕素士:文人儒士。

〔5〕轩窗:窗户。

〔6〕阑:通“栏”。

〔7〕槛:门槛。

〔8〕厦飨:船舱外宴饮。

〔9〕祖远饯近:饯行送别。

〔10〕子夜:乐府诗的一种。

〔11〕篮舆:人力抬行的竹制坐椅。

〔12〕缋罽:有绘画的毛毯。

〔13〕修革:有雕饰的皮革。

【译文】

水中航船,大船巨舰,首尾相连,文人儒士置办不起,状若蜻蜓、蚱蜢的小船又不能顾及起居。重要的是窗户、栏杆、门槛,一应俱全,如一座精致的小屋,无论舱内陈设,舱外宴饮,都要适宜。小船可迎来送往,远近郊游,以尽离别之情;可用来游山玩水,发思古之幽情;可用来戴月踏雪,以彰显高雅情致;或在船上共享良辰美景,或观看美女乘舟采莲,或泛舟听《子夜歌》,或赏江中歌舞,都有闲适得意之趣。至于登山游览之具,以篮舆最方便,只要规格适宜,样式新奇,皆可登高涉远;难道车驾一定要珍珠玉石装饰、金银珠贝交错、绘上彩画披上毛毯、铺上草席、拴系缨饰、车轮纹花、雕饰上革、车铃响亮,才能行驶顺畅、道路通达吗?记《舟车第九》。

【延伸阅读】

周朝对乘船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天子乘坐“造舟”,诸侯乘坐“维舟”,高级官员乘坐“方舟”,一般官吏乘坐“特舟”,普通百姓只能乘用“桴”。“造舟”由多只船体构成,“维舟”由四条船构成,“方舟”由两条船并成,“特舟”是单体船,“桴”就是木筏和竹筏。

陆上交通工具也毫不逊色,高头大马和八抬大轿是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上层人士出行的首选。秦汉以后,规定皇家的轿改称辇,皇帝的轿称龙辇,皇后的轿称凤辇,一般皇帝所乘为金辇、玉辇,仪制复杂,仗势隆重。古代轿子有官轿、民轿、暖轿、凉轿、喜轿、魂轿等。

【名家杂论】

出行对于交通不便的古人是件大事。元朝白朴说:“暖日宜乘轿,春风宜试马。”从“行路难”的慨叹,到“春风得意马蹄疾”的高兴,再到“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奢靡,又或者“廿里长街八码头,陆多车轿水多舟”的繁华,古人的出行方式及规格等级可窥一斑。

因为久经战乱,刘邦称帝后居然找不到四匹同色的马,只好坐杂色马车,而宰相只能乘牛车。受魏晋风骨影响,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千奇百怪、种类繁多的官车。宋文帝喜欢乘坐用羊拉的官车,羊力气小,体格羸弱,却在当时被认为是有品位;南朝宋文学家颜延之,喜欢选用老瘦病弱的牛拉着奇形怪状的车游荡于街市之间,以示自己卓尔不群;另一位大将军沈庆之,每逢赶上朝贺,都乘坐一种叫“猪鼻无帷车”的怪车,这些在当时被认为是潇洒的表现。

隋唐时期,政府开始采用骑马制度。因为仰慕大唐雄风,北宋沿用了骑马制度,赵匡胤登极之初就明确规定百官骑马。南宋时乘轿出行有所抬头,到明朝已经非常流行,官员们对于轿子的热衷胜过了坐骑。每逢官员乘轿出行,必先黄土垫地,净水泼街,鸣锣开道,肃静回避。女真部落号称“马背上的民族”,清初,满族人为了保持军队的骑射武功,规定武官一律骑马,不许坐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