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刀

有宾铁〔1〕剪刀,外面起花镀金,内嵌回回字〔2〕者,制作极巧;倭制折叠者,亦可用。

【注释】

〔1〕宾铁:即镔铁,精致的铁。

〔2〕回回字:回族文,指阿拉伯文。

【译文】

用精炼之铁铸造剪刀,外面雕花镀金,里面嵌着回文字迹,制作极其精巧;日本造的一种折叠剪,也可用。

【延伸阅读】

“剪”古时称“前”。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前,齐断也。”剪刀,古人又称“龙刀”“交刀”“铰刀”,两刀相交而成之意。切割布、纸、钢板、绳、圆钢等片状或线状物体的双刃工具,两刃交错,可以开合。剪刀具有悠久的历史,《古史考》中写道:“剪,铁器也。用以裁布帛,始于黄帝时。”

公元6世纪左右,中国将剪刀传入了日本,江户时期大量制造。

“剪”为会意字,意即“刀前还有一把刀”的意思。明代王圻所著《三才会图》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当时剪刀的模样和用途:“此闺阁中物也,剪除繁芜,书斋中亦不可少此。”清末民初刺绣大家沈寿口述、张謇整理的《雪宦绣谱》一书专门谈到了当时的剪刀:“剪宜小,宜密锋,宜锐刀。苏杭、北京皆有之。”

【名家杂论】

宋刘鼎臣的妻子在《鹧鸪天》中以物抒情:“金屋无人夜剪缯,宝钗翻作齿痕轻。临行执手殷勤送,衬取萧郎两鬓青。”宋代,妇女裁剪丝绸做女红,兼打发无聊时日,待君归来。

元末明初参与编修《元史》的陈基作过一首《裁衣曲》,其中写到剪刀:“殷勤织纨绮,寸寸成文理。裁作远人衣,缝缝不敢迟。裁衣不怕剪刀寒,寄远唯忧行路难。”想来应该是冬天,天冷了,要给远在他乡的丈夫做冬衣,我不怕天冷握不住冰凉的剪刀,只怕天冷路远裘衣迟迟送不到夫君手中。

明代文人范允临也有《咏剪春罗》的绝句:“君恩宴曲池,为郎制宫锦。月落杏花寒,裁缝剪刀冷。”同样是哀怨缠绵的闺中怨妇,同样是借剪裁布锦,抒发相思之情,一把剪刀,寄托的是殷殷相爱之情。

而关于剪刀最美的传说,当属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什么时候可以深夜再次秉烛长谈,剪去窗前燃过的烛芯呢?那时我一定要亲口告诉你,今晚我在巴山听着绵绵夜雨,是多么想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