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台

琴台以河南郑州所造古郭公砖,上有方胜及象眼花者,以作琴台,取其中空发响,然此实宜置盆景及古石;当更制一小几,长过琴一尺,高二尺八寸,阔容三琴者为雅。坐用胡床,两手更便运动;须比他坐稍高,则手不费力。更有紫檀为边,以锡为池,水晶为面者,于台中置水蓄鱼藻,实俗制也。

【译文】

琴台以河南郑州郭公砖为妙,上有方胜和象眼图案,用来做琴台,利用其中空共振能使琴声更响亮的优点,其实它更适宜摆放山石盆景;用长超过琴身一尺,高二尺八寸,宽以能容纳三张琴的小几架琴,最为雅观。琴凳用胡床,需要比一般的坐凳稍高,这样,两手便于弹奏,而不费力。有人用水晶做琴台面,用紫檀镶边,用锡做水池,其中蓄水养鱼,实在俗气。

【延伸阅读】

明清时琴学大兴,空心砖在文人中得到追捧,琴砖式琴桌有的用以琴事,但多数系为陈设,以示清雅。

郭公砖,实为“汉砖”,空心,约长五尺,宽一尺,厚半尺,以汉代面有方胜或象眼花纹为贵。古时候人造房子所用的大砖头,所谓秦砖汉瓦,修长城、筑墓之用,最结实。汉砖之为琴砖,因其火气褪尽,音色清越纯绵而厚重,在抚琴时可产生共鸣,琴声悠扬,清音回荡,且古人视为邪气不侵之物,为理想的琴桌材料。

picture

【名家杂论】

元人黄庚曾有诗云:“柳荫分绿笼琴岳,花片飞红点砚池。”古时,抚琴是士大夫的文化象征,而琴台随琴器应运而生,琴几、琴架、琴桌等颇具人文雅趣之物,不乏精品。

琴台在古代绘画中常常出现,由于专为弹琴而制,故工匠以琴而作,有大有小。专业的操琴者,讲究有张漂亮而又适宜弹奏的琴台。

宋代书画皇帝赵佶作《听琴图》,画中琴台极高级,台面下设有音箱,四围雕刻精美花纹。

明清时期的琴台大体沿用古制,尤其讲究以石为面,如玛瑙石、南阳石、永石等,也有采用厚木面做的。也有如文中所言,以郭公砖代替台面的。郭公砖空心,且两端透孔,使用起来音色效果更佳。

至于现在的旅游胜地,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古琴台,则是地名了。琴师俞伯牙弹琴抒情,樵夫钟子期听懂其志在高山流水,二人结为知己。后来,钟子期病故,俞伯牙悲痛不已,在友人墓前将琴摔碎,从此不再弹琴。读来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