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衣 饰

此卷为了解古人日常服饰之用。衣冠服装样式规格要合于时宜,既合于季节时令,也合于身份场合;不追求过分华丽,也不刻意衣衫褴褛,方为雅士风范。

衣冠制度,必与时宜,吾侪既不能披鹑带索〔1〕,又不当缀玉垂珠,要须夏葛、冬裘,被服娴雅,居城市有儒者之风,入山林有隐逸之象,若徒染五采〔2〕,饰文缋〔3〕,与铜山〔4〕金穴〔5〕之子,侈靡斗丽,亦岂诗人粲粲〔6〕衣服之旨乎?至于蝉冠〔7〕朱衣,方心曲领,玉佩朱履之为“汉服”也;幞头〔8〕大袍之为“隋服”也;纱帽圆领之为“唐服”也;檐帽襕衫〔9〕、申衣〔10〕幅巾〔11〕之为“宋服”也;巾环〔12〕襈领〔13〕、帽子系腰之为“金元服”也;方巾团领之为“国朝服”也,皆历代之制,非所敢轻议也。志《衣饰第八》。

【注释】

〔1〕带索:以绳索为衣带。

〔2〕五采:采,通“彩”。青、黄、赤、白、黑五色相间称为五彩。

〔3〕文缋:文通“纹”,缋通“绘”。文缋,花纹图画。

〔4〕铜山:产铜的山。

〔5〕金穴:藏金之窟。

〔6〕粲粲:鲜明的样子。

〔7〕蝉冠:汉代侍从官所戴的冠。

〔8〕幞头:头巾。

〔9〕襕衫:兴于唐代、流行于宋代的一种上下衣相连的服装,多为官员、学子所穿。

〔10〕申衣:即深衣,上衣和下裳相连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为边缘,其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雍容典雅。现代人文学者建议将深衣作为中华地区汉族的服装来推广,作为汉族文化的代表。

〔11〕幅巾:头巾。

〔12〕巾环:巾上所系的环。

〔13〕襈领:滚领。

【译文】

服装样式规格,要与时代相宜。我辈既不能穿破烂补丁衣服,以草为带,也不能缀玉垂珠,过度奢侈,最适宜夏天穿葛麻布衣,冬天穿皮裘,一定要舒适文雅,居住在城市则有儒雅之风,闲居山林则有隐士高风。如果一味追求穿得珠光宝气,华服重彩,与纨绔子弟争奢斗艳,又怎能穿出文人雅士的风范?至于蝉冠朱衣,方心曲领,玉佩红鞋的为“汉服”;幞头大袍的为“隋服”;纱帽圆领的为“唐服”;檐帽襕衫、申衣幅巾的为“宋服”;巾环滚领、帽子系腰的为“金元服”;方巾团领的为“明朝服”,这些都是历朝历代的服饰规格,不敢妄议。记《衣饰第八》。

【延伸阅读】

以清朝为例,各级官员的衣服和鞋帽都有严格规定。

清代的“顶戴花翎”礼帽分两种,像斗笠样的是凉帽,无檐,喇叭式。另一为暖帽,圆形,有一圈檐边。

此外,官帽上缀有顶珠,顶珠材料按官位高低有严格的规定。按清朝礼仪,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无顶珠者无官品。

清代官服原则上为蓝色,只在庆典时可用绛色;外褂在平时都是红青色,素服时,改用黑色。官服图案文官和武官不一样,文官:一品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 、八品鹌鹑、九品练雀。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另外,御史与谏官均为獬豸。

【名家杂论】

儒家思想主导下,衣冠服饰成为古代礼仪、等级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打上了鲜明的等级烙印。

所谓“旌之以衣服,衣服所以表贵贱,施章乃服明上下”,古代有着“不僭上逼下”的着装要求。越级穿错衣服和颜色,不但会受到惩罚,甚至还会招来杀身之祸,历史上因为着装而掉脑袋的也比比皆是。比如宋朝的曹汭,喝醉了酒穿着黄色的衣服在大街上狂奔,后来被宋仁宗判用刑杖打死;清朝雍正帝赐死的年羹尧在列举其罪状的时候有几条跟着装用色有关——用鹅黄色的荷包,用黄的布包裹衣服。

暴君隋炀帝规定“贵贱异等,杂用五色”,从这一点上看倒很亲民,到了唐初,以黄袍衫为皇帝常服,后来“遂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杂饰”。此后,黄色就成为了皇帝御用的颜色,成为皇帝王权的象征。《清史稿·志七十八·舆服志》记载:“龙袍,色用明黄。领、袖俱石青,片金缘。绣文金龙九。列十二章,间以五色云。”这是对皇帝的龙袍有了详细规定。

各个时代的服装式样有各个时代的习俗和风格,如唐代纱帽圆领,明代则方巾圆领。文震亨的基本服饰思想是要合于时宜,既合于季节时令,也合于身份场合;不追求过分华丽,也不刻意衣衫褴褛。这种略中庸的着衣风格倒也契合读书人的心境。

卷八衣 饰 - 图1

█〔明〕丁云鹏 漉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