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室

前后二室,以墙隔之,前砌铁锅,后燃薪以俟〔1〕。更须密室,不为风寒所侵。近墙凿井,具辘轳,为窍引水以入。后为沟,引水以出。澡具巾帨〔2〕咸具其中。

【注释】

〔1〕俟:等待。

〔2〕巾帨:手巾。

【译文】

浴室是前、后两间,用墙隔开,前室砌有铁锅,后室烧柴火以待用。浴室得是密封的,不让冷风寒气侵入。靠近墙的地方凿井并安装辘轳提水,在墙上凿孔引水进来。在浴室后面挖一条小沟,把水排出去。洗澡的毛巾之类用具都置备其中。

【延伸阅读】

古人极重视盥洗沐浴,这不仅是卫生习惯,更是礼制的一部分。古代的盥洗沐浴分得很细致,《说文解字》云:“沐,濯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洗头、洗身、洗脚、净手,都有不同的讲法。《礼记·内则》记载:“男女夙兴,沐浴衣服,具视朔食。”每逢重要日子,家中男女主人要早起,沐浴更衣,准备丰盛的膳食。

殷商时已经有“斋戒之礼”,到西周则成为定制。斋戒之礼是一种沐浴礼仪,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之前,要沐浴净身,以示虔诚。周代有一种制度,称“汤沐邑”,是指诸侯朝见天子,天子赐以王畿以内的土地作为封邑,以供住宿和斋戒沐浴。此后,皇族中的公主、郡主等收取赋税的私人领地,也称“汤沐邑”。

【名家杂论】

明清两代的浴室很发达,有官中设的澡堂,有私家浴室,还有公共澡堂。

明代官中的澡堂称“混堂”,并设有混堂司,属内监二十四衙门中的四司之一,负责宫内沐浴之事。社会上的公共澡堂则收费低廉,服务周到,有的公共浴池还通宵营业。南京城里的明代澡堂称“瓮堂”,使用了600多年,至2014年才宣告停业。

明代的私家浴室,其建造正如同文震亨所说,有前后两间,一间生火烧热水,另一间用来洗浴。浴室是密闭的,以防风吹受寒,可见当时的人,天寒时也都洗浴。明代已有蒸汽浴,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记载:“日必再浴,不设浴锅,但置密室。高设木格,人坐格上,其下炽火沸汤蒸之,肌热垢浮,令童子擦去。”沐浴的人坐在木架上,下面蒸汽升腾,蒸热之后,还有专门的童子侍候擦洗。

清代的浴室更盛行。特别在江浙一带,盛况空前。《扬州画舫录》记载,当时扬州浴室遍布,许多浴室设计细致,服务周到。有的砌白石为大方池,中间分数格,大格水较烫,中格次之,小格水不甚热,供儿童洗浴,称为“娃娃池”。

江南一带还流行花瓣浴,称“花浴堂”。据《夜航船》记载,浙江兰溪一带,许多农家以种花、贩花为生,种茉莉、秋兰、洋茶、鹿葱、夜来香、水木樨、素馨、红蕉等花,一年四季都有鲜花上市。因此当地人便以花来供澡堂洗浴。浴室内,用白石砌成大池子,池子很大,有三四亩。有的池子隔成小间,一人一间,里面的水中都放鲜花。有专门的人在外面伺候,里面备有竹筒,写着“上温”“中温”“微温”“退”“加”等字。洗浴的人在格子间里面,如果觉得水凉了,就敲竹筒让侍者加热水,如果觉得热了,就让侍者加冷水。浴室有窗户,窗户上装风轮,把花的香气送进去,跟热水的蒸汽混合,香气氤氲,十分享受。洗浴间还有许多名号,叫“瑶岛蓬山”“蕊宫璇源”“雪香馥海”“涤烦洗心”等,令人听着都醉了。去一次澡堂,出来整个人焕然一新,如同脱胎换骨。

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