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类极多,小核色赤者,味极美。枣脯出金陵,南枣出浙中者,俱贵甚。

【译文】

枣的品种很多,小核红枣,味道很好。金陵的枣脯和浙江中部的南枣,价格都很昂贵。

【延伸阅读】

《辞海枣部》写道:“枣,鼠李科,落叶乔木,有直立或钩状刺。核果长圆形,鲜嫩时黄色,成熟后紫红色。”

枣子,又名红枣、大枣。自古有桃、李、梅、杏、枣“五果”之说。枣最突出的特点是维生素含量高,因此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

苏轼任徐州太守时曾作词《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这场景,比“深巷明朝卖杏花”要多了几分烟火气。而清代诗人崔旭写到“河上秋林八月天,红珠颗颗压枝园;长腰健妇提筐去,打枣竿长二十拳”,则纯粹是咏枣了。

【名家杂论】

《诗经·豳风·七月》云:“七月亨葵及寂,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寿眉。”剥枣,难道是要用刀子?非也。那时的人们管打枣叫“扑枣”,而“剥”与“扑”读音相同,可能是周游列国采风征谣的记录员们,听歌记音,信手写下一个“剥”字,这才有了后人的误会。

洪迈曾在《容斋续笔》里记述了王安石在剥枣问题上犯错并改正的逸事:王安石在王荆公《诗新经》“八月剥枣”解云:“剥者,剥其皮而进之,所以养老也。”因为政治改革,王安石在学术上也屡遭人攻讦,但是王安石心高气傲,不以为意。直到有一次在蒋山亲耳听到了农人“扑枣”,才信以为真。果真是只读万卷书不够,须行万里路不多。

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