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

昌州海棠有香,今不可得;其次西府〔1〕为上,贴梗〔2〕次之,垂丝〔3〕又次之。余以垂丝娇媚,真如妃子醉态,较二种尤胜。木瓜花似海棠,故亦有木瓜海棠。但木瓜花在叶先,海棠花在叶后,为差别耳!别有一种曰“秋海棠”,性喜阴湿,宜种背阴阶砌,秋花中此为最艳,亦宜多植。

【注释】

〔1〕西府:西府海棠,蔷薇科苹果属,落叶小乔木,树枝直立性强,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因生长于西府(今陕西省宝鸡市)而得名,在北方干燥地带生长良好。

〔2〕贴梗:贴梗海棠,蔷薇科木瓜属,落叶灌木,果实可入药。

〔3〕垂丝:垂丝海棠,蔷薇科苹果属,落叶小乔木,树姿优美,叶茂花繁,是著名的庭院观赏植物。

【译文】

昌州有有香味的海棠,如今已经无处可觅;其次以西府海棠为上品,贴梗海棠次之,垂丝海棠又次之。但我认为垂丝海棠娇艳妩媚,真如贵妃醉酒之态,比西府海棠和贴梗海棠更有情致。木瓜花类似海棠,故而也有“木瓜海棠”的叫法。但木瓜是先开花,后长叶,海棠是先长叶,再开花,这是二者的差别。另有一种秋海棠,喜欢阴凉湿润之地,适合种在背阴的台阶处,秋季花卉中,这种花最娇艳,也适合多种植。

【延伸阅读】

昌州古称海棠香国。昌州海棠独香,在唐代已盛名远播,贾耽的《百花谱》记载:“海棠为花中神仙,色甚丽,但花无香无实。西蜀昌州产者,有香有实,土人珍为佳果。”宋代汪元量有诗云:“我到昌州看海棠,恰逢时节近重阳。人言好种亦难得,只有州衙一树香。”宋代地理学家王象之的《舆地纪胜》记载:“昌居万山间,地独宜海棠,邦人以其有香,颇敬重之,号海棠香国。”

宋代有个典故叫“恨海棠无香”,语出彭乘的《墨客挥犀》,记载了其堂弟彭渊材的逸事。彭渊材擅长乐律,曾向朝中献乐书,官至协律郎,他曾说,平生所恨者有五事:一恨鲥鱼多骨,二恨金橘带酸,三恨莼菜性冷,四恨海棠无香,五恨曾子固不能诗。后来得知昌州海棠独香,他的憾事少了一桩,喜不自禁。

【名家杂论】

苏轼的诗作《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其中“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一句,广为流传,是描写海棠最为经典的诗篇。

海棠的品种较多,故而也有优劣之分,在文震亨的时代,海棠中最上品为传说中的昌州海棠,然而此种神品早已在人间绝迹。退而求其次,则是西府海棠为佳。再次,是贴梗海棠,垂丝海棠排在最末位。然而文震亨自己倒认为,垂丝海棠别有韵味,值得玩赏。这与现代人的审美观颇为一致,现在的南方庭院绿化花卉,以海棠而言,首选是垂丝海棠。

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红楼梦》文中对海棠颇为推崇,种在怡红院的那株西府海棠,让人尤为印象深刻。大观园初建成时,怡红院的景观是: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株西府海棠。正因这“数本芭蕉,一株海棠”,贾宝玉才为这个院落题名为“红香绿玉”。后来元妃在省亲时改为“怡红快绿”,并赐名“怡红院”。怡红,指的就是海棠。到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探春提议在大观园中成立诗社,正逢贾芸送来两盆白海棠,一众佳丽就以白海棠为题,即兴赋诗。薛宝钗形容白海棠是“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林黛玉则称其是“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李纨评论,林诗风流别致,薛诗含蓄浑厚,终归还是薛宝钗更胜一筹。

文震亨提到的秋海棠,其实跟海棠不是同一种类。海棠为蔷薇科苹果属,是落叶小乔木,秋海棠是秋海棠科、秋海棠属的草本植物。民间通称“海棠”,实际差异很大。秋海棠象征苦恋,别名叫“断肠花”,古人爱情遇到波折时,常以秋海棠花自喻。《采兰杂志》载:“昔有妇人,思所欢不见,辄涕泣,恒洒泪于北墙之下。后洒处生草,其花甚媚,色如妇面,其叶正绿反红,秋开,名曰断肠花,又名八月春,即今秋海棠也。”秋海棠可盆栽,置于室内观赏,也可在花坛内成片种植,形成花繁叶茂的地被。

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