裱轴

古人有镂沉檀为轴身,以裹金、鎏金、白玉、水晶、琥珀、玛瑙、杂宝为饰,贵重可观,盖白檀香洁去虫,取以为身,最有深意。今既不能如旧制,只以杉木为身。用犀、象、角三种雕如旧式,不可用紫檀、花梨、法蓝〔1〕诸俗制。画卷须出轴〔2〕,形制既小,不妨以宝玉为之,断不可用平轴〔3〕。签以犀、玉为之;曾见宋玉签半嵌锦带内者,最奇。

【注释】

〔1〕法蓝:疑似为“珐琅”,即景泰蓝。在画轴上用景泰蓝极为美观。

〔2〕出轴:轴头露出画外的,画卷有轴头。

〔3〕平轴:轴与画平齐,外加贴片的,画卷无轴头。

【译文】

古人有以雕花沉香、檀香木做画轴轴身的,然后用裹金、鎏金、白玉、水晶、琥珀、玛瑙等物装饰,既贵又美。白檀木香气可驱虫,用作轴身最为实用。如今既然不能照旧时形制,只好用杉木做轴身。轴头用犀角、象牙、牛角等物按旧式雕刻,切不可用紫檀、花梨、法蓝等制作。画卷要有轴头,若是小幅书画,可用宝玉镶嵌,万不可无轴头。画签就用犀牛角或者玉石制作;曾见过一件宋代半嵌着锦带玉签的书画,最为奇特。

【延伸阅读】

装轴,指书画装裱后,在纸尾加轴,便于舒卷或悬挂。现在的人们把没有装轴的书画称“卷子装”,装轴的就称“卷轴装”。

最初的竹简书和帛书,仅仅是一卷了之,后来随着纸质书出现了卷装,即将纸张书写后按顺序连缀成一条长幅,再卷起来。后来,人们为了收卷、持拿方便,就在末端卷纸上粘一个略长于纸卷高度的小木棍。这个小木棍便是画轴的雏形。

古代画轴常用檀香木,檀香能辟湿气,且开合有香气,又能辟蠹。亦有用桐、杉作画轴的。牛角为轴易引虫,且开卷多有湿气。更不宜用金作轴头,既俗气且易招盗。亦有以玉、水晶作轴头的,总之,画轴宜轻,轴重损画。

【名家杂论】

书画装潢经两宋至明清,无论是材料、工艺、理论著述均已相当完备,画轴的装配也从最初的光洁防朽、方便持拿等实用功能逐渐发展得精美、考究,更具文化意味。

明代周嘉胄在论述手卷外观装饰时言到“种种精饬,才一入手,不待展赏,其洁致璀璨,先已爽心目矣”。当拿到一卷书画裱件时,首先会观察到裱件的包首、签条、轴头等外观装饰,可见,裱件的外观装饰对引发观赏者的兴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画轴,便是“好马配好鞍”的有力见证吧。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书画装轴亦是如此。最初往往是为了实用,实用之余还要追求美观,于是便有了能工巧匠将人们智慧的结晶以艺术品的形式固化下来,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