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 天目

龙井、天目,山中早寒,冬来多雪,故茶之萌芽较晚,采焙得法,亦可与“天池”并。

【译文】

龙井茶、天目茶,因为山里气候冷得早,冬天又多雪,所以茶树发芽较晚,如果采摘烘焙得法,质量和口味也可和天池茶相媲美。

【延伸阅读】

西湖龙井,绿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明代列为上品,清顺治年间列为贡品。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龙井茶,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18棵茶树封为“御茶”。龙井茶属于绿茶扁炒青的一种,形状扁平光滑,因产地和制法不同,分为龙井、旗枪、大方三种。明嘉靖年间的《浙江匾志》记载:“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产,而雨前细芽,取其一旗一枪,尤为珍品,所产不多,宜其矜贵也。”以狮峰所产为最,因其色泽黄嫩,高香持久的特点被誉为“龙井之巅”。

天目山,海拔1500米左右,峰顶有两座水池,清澈如镜,宛如一双天目而得名。明代袁宏道《天目山记》赞曰:“天目山,三件宝,茶叶、笋干、小核桃。”

【名家杂论】

龙井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有对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龙井茶之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

北宋时,龙井茶初成规模。龙井狮峰山脚下寿圣寺,是北宋高僧辩才法师与苏东坡品茗吟诗之处,苏东坡有“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之句赞美龙井茶,并手书“老龙井”匾额,至今尚存。元代有爱茶人虞伯生始作《游龙井》饮茶诗,诗曰:“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坐我詹卜中,余香不闻嗅。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碧岫。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明代,龙井茶崭露头角,名声远播,开始走出寺院,为平常百姓所饮用。明万历年的《杭州府志》有“老龙井,其地产茶,为两山绝品”之说。

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赞道:“杭州山茶处处皆清,不过以龙井为最耳。”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次来到龙井茶区观看茶叶采制,品茶赋诗。“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问山得路宜晴后,汲水烹茶正雨前”“龙井新芽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可见一生嗜茶的乾隆对龙井的喜爱。回京后,乾隆将龙井茶叶带回来给太后,太后喝后肝火顿消,连说这龙井茶胜似灵丹妙药。乾隆立即传旨将胡公庙前的18棵茶树封为“御茶”,年年采制,专供太后饮用。这便是西湖18棵御茶树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