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石

出昆山马鞍山〔1〕下,生于山中,掘之乃得,以色白者为贵。有鸡骨片〔2〕、胡桃块〔3〕二种,然亦俗尚,非雅物也。间有高七八尺者,置之古大石盆中,亦可。此山皆火石,火气暖,故栽菖蒲等物于上,最茂。惟不可置几案及盆盎中。

【注释】

〔1〕马鞍山:在今昆山市西北,因形状如马鞍,俗称“马鞍山”,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玉峰山”。

〔2〕鸡骨片:昆山石中的名贵品种,今称“鸡骨峰”。

〔3〕胡桃块:昆山石中的名贵品种,今称“胡桃峰”。

【译文】

昆山石产于昆山的马鞍山下,在山中掘开泥土就可得到,以白色的为贵重。昆山石有鸡骨片、胡桃块两种,但都俗气,非雅致之物。偶尔会有七八尺高的昆山石,放置在大石盆中,也可以。马鞍山上都是火石,火气暖,故而栽种其上的菖蒲,长势茂盛。只是这样就不能将石头放在几案上及盆盎中了。

【延伸阅读】

昆山石在园林中主要用来装点盆景。明代人喜欢在石上种花木,种菖蒲花及小松柏等,长势茂盛。计成在《园冶》中说昆山石“其质磊块,巉岩透空,无耸拔峰峦势,扣之无声。其色洁白,或植小木,或种溪荪于奇巧处,或置器中,宜点盆景,不成大用也”。林有麟的《素园石谱》说“种石菖蒲花树及小松柏”。曹昭也说“好栽菖蒲等物,最佳,茂盛,盖火暖故也”。或许是大家相互借鉴,前面有人说了某用途,后来者沿袭之。

【名家杂论】

昆石与太湖石、雨花石并称为“江苏三大名石”,开采历史已逾千年。昆山石又名“玲珑石”,天然多窍,色泽白如雪、黄似玉,晶莹剔透,形状无一相同,又因产出少,被视为供石中的佳品。喜爱者都视为珍奇,竞相重价购买,如偶然得一精品,更是深藏不肯轻易出示。

马鞍山是平原地带的一座小山头,方圆仅三里路,主峰仅高80.8米,这一座小山所产的石头,有部分是晶莹洁白、玲珑剔透的石英晶簇,这便是名闻遐迩的昆山石。昆山石的毛坯外部,有红山泥包裹,须除去酸碱,从开采到加工成品需要一段时日。

宋代名典《云林石谱》中介绍了昆山石的开采过程:将山洞中的白云岩毛坯采下,先在太阳光下曝晒五六天,使其黏附在外表的红泥发硬剥落,再用碱水反复冲刷,并仔细剔除石孔内的泥屑石粒;然后,用一定浓度的草酸洗去石上的黄渍,并晒干。经过一道道的工序,昆山石才成为洁白如雪、晶莹似玉的观赏精品。

宋代以来,屡有奇石爱好者邮书乞取昆山石的记载。昆山石也很受文人的喜爱。宋代诗人陆游有“雁山菖蒲昆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寸根蹙密九节瘦,一拳突兀千金值”之句。元代诗人张雨在《得昆山石》一诗中,写道:“昆丘尺璧惊人眼,眼底都无蒿华苍。隐若途环脱仙骨,重于沉水辟寒香。”

昆山石的小品种很丰富,除了文震亨提到的鸡骨峰、胡桃峰两个品种,还有杨梅峰、荔枝峰、海蜇峰等,但每个品种的数量都十分稀少。

如今,在马鞍山麓的亭林公园内,陈列着的目前最大的两座昆山石,一座名曰“春云出岫”,一座名曰“秋水横波”,都是嶙峋冰清、体态飘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