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谜一样的中国古村落

古村落是原始人类种族开始群居而得以出现的。纵观古村落的形成与发展就是一部完整的人类发展历史,古村落最能体现其价值的就是古民居,以及所传承下来的本区域内的传统文化,这是人类发展史上最不可复制的珍贵文化。

第一节 江南八卦图——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

八卦村又被称为诸葛八卦村,这个村子原名高隆村,位于浙江省兰溪市西部,是迄今发现的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村中建筑格局按“八阵图”样式布列,且保存了大量明清古民居,是国内仅有、举世无双的古文化村落。由于这个村子地形中间低平,四周渐高,形成一口池塘。池是诸葛八卦村的核心所在,也是布列“八阵图”的基点。

藏在“尘世”的八卦图

第二章 谜一样的中国古村落 - 图1诸葛八卦村一角

诸葛八卦村的神奇之处在于,村中建筑格局按“八阵图”样式布列,中间的池塘——钟池并不大,但这口水塘半边有水,半边为陆,形如九宫八卦图中的太极,奇妙无比。以钟池为中心,有八条小巷向四面八方延伸,直通村外八座高高的土岗,其平面酷似八卦图。小巷又派生出许许多多横向环连的窄弄堂,弄堂之间千门万户,星罗棋布着许多古老的民居。接近钟池的小巷较为笔直,往外延伸时渐趋曲折,而许多小巷纵横相连,似通非通,犹如迷宫一般。外人进入小巷,往往好进难出,甚至迷失方向。有意思的是,数百年来村中居住的诸葛亮后裔并没有意识到小村布局的奇妙之处,身在“八阵图”,不知八卦形。直到近年从一本旧书中查到相关记载,这一奥秘才大白于天下。如今,只要登上镇外的土岗向下俯视,仔细辨别,整个村落九宫八卦之形就会完整地展现在眼前,其布局之奇妙独特,令人赞叹不已。1993年,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实地考察诸葛镇后说,中国传统的村落和城郭布局有依山傍水的不规则形和中轴对称的方整形两种,像诸葛镇这种围绕一个中心呈放射状的九宫八卦形布局,在中国古建筑史上尚属孤例,其重大价值不言而喻。

诸葛镇为何如此布局,迄今说法不一。有人认为这种布局是诸葛亮“八阵图”的翻版,是诸葛后人根据诸葛亮阵法精髓而设计的,这既是对祖先的一种特殊纪念,也是对诸葛亮“八阵图”的变相保存。还有人认为,如此布局是出于消防的考虑。中心为钟池,以此为核心四周扩散,不管哪家发生火灾,取水救火的距离都是一条直线,对扑救十分有利。还有人说,诸葛镇地处杭州外围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诸葛后人虽然不嗜争强斗狠,但防范意识很强。如此布局,有利于在钟池一呼百应,从四面八方包围来犯之敌。

诸葛镇不仅布局奇特,镇中古民居也非常珍贵。据史料记载,此镇始建于宋元时期,后代屡有续建、改造,至清康乾时盛极一时。目前,全镇保存明清古建筑二百余间,散布于镇中的小巷弄堂间,原汁原味,古风犹存。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镇中的祠堂建筑。据说,极盛时镇中有各类祠堂18处,大多雕梁画栋,工艺精湛。现存的大公堂、丞相祠堂是其中的佼佼者。

大公堂位于钟池北侧,始建于明代,据说是江南地区仅存的诸葛亮纪念堂。祠堂前后五进,建筑面积700平方米。里间十分开阔,可供数千人举行活动。大公堂建筑用材十分讲究,明间金柱腹部圆周2米以上,为典型的“肥梁胖柱”式建筑。细部雕刻十分精美,各种质料、各种雕刻技法一应俱全,堪称杰作。堂内壁上绘有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白帝托孤等有关诸葛亮故事的壁画。堂外围墙旁现存六株龙柏,喻示诸葛后人六族繁衍,人丁兴旺。门庭飞阁重檐,高约10米,上悬一块横匾“敕旌尚义之门”。顶层有明英宗于正统四年(1439年)所赐盘龙圣旨立匾一方,表彰诸葛彦祥赈灾捐谷千余石的义举。门两旁分书斗大的“忠”“武”二字。整座建筑古朴典雅,气势恢宏,保存完好。

丞相祠堂大公堂相距百米,面积1400平方米,坐东朝西,平面按“回”字形布局,有屋52间,由门厅、中庭、庑廊、钟鼓楼和享堂组成,古朴浑厚,气势非凡。祠堂雕梁画栋,门窗栏杆等部件均雕刻精细,美不胜收。中庭是祠堂最精彩的部分,中间4根合抱大柱,选用上好的松、柏、桐、椿4种木料制成,取“松柏同春”之意,祈求家族世代兴旺。中庭两边庑廊各7间,塑诸葛后裔中的杰出人士,用来激励诸葛子孙们奋发向上,成就一番事业。从庑廊拾级而上,两旁分列钟、鼓二楼。祠堂最后是享堂,中塑诸葛亮像,高2米余,两侧分侍诸葛瞻、诸葛尚及关兴、张苞像,气韵生动,呼之欲出。除了上述二堂,诸葛镇内还保存着许多明清古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仿佛如颗颗璨灿的珍珠,散落于镇中的每个角落。像这样布局奇、规模大、年代早、数量多、种类繁、建筑精、保存好的古民居群落,不仅在江南,就是全国也不多见,具有极高的历史和科研价值。

长期以来,诸葛后人们聚居在诸葛镇中,形成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朴实而妙趣横生。走在镇中,细心一点的人都会发现,窄巷中相对的两家人家门却并不相对,而是错开着,全镇无一例外。当地人管这种做法叫“门不当,户不对”。诸葛后裔们说,这种建筑格局有利于处理好邻里关系。如果“门当户对”,两家人家每天进进出出,交往过多难免发生矛盾。发生矛盾仍要每日面对,积怨更深,难以解决。如果“门不当户不对”,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另外,诸葛镇民居多为四合院式建筑,四面封闭,中留空间。而房屋的前沿比后沿高,每到下雨,几乎所有的雨水都聚集在自家院内。诸葛后裔们管这种做法叫“肥水不外流”。

诸葛后裔多以经营药材为生,青壮年长年在外,家里防火、防水、防盗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在房屋建筑设计上设置了许多附属设施,加强应急保护。民居大门多为铁皮包制,上钉铁钉,里面用“米”字形铁条加固,非常结实。山墙大部为马头墙,高出正常墙体1米左右,这样即使邻居起火,也不致漫延过来。院内普遍设有水缸、水池等救火设施,一旦起火,可立即实施扑救。为防水灾,院中普遍有较完善的排水设施,精密而实用。

第二章 谜一样的中国古村落 - 图2八卦村

诸葛后裔们继承了先祖诸葛亮的优良传统,勤于学,精于业,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据传,诸葛亮当年曾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古训,而诸葛亮是千古第一良相,后人不可逾越,于是诸葛子孙们便不问仕途,一心学医。因此,诸葛后裔从医或经营药材生意者特多。自明代起,诸葛镇便成为浙西南中草药的集散地,现在这一传统仍是诸葛子孙谋生的重要手段。

知识链接

什么是八卦

相传八卦是伏羲氏所创。用“—”代表阳,用“——”代表阴。名称是乾(椸)、坤(椺)震(椻)、巽(椼)、坎(椾)、离(楀)、艮(楁)、兑(楃)。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在中医中,八卦指围绕掌心周围八个穴位的总称。

诸葛八卦村的历史

据考证,诸葛八卦村是由诸葛亮27世孙诸葛大狮于元代中后期开始营建的。至今有600余年的历史,到现在仍保存完好。村中现居有诸葛亮后裔近4000人,是中国诸葛亮后裔最大聚居地。整个村落以明、清建筑为主,现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及厅堂有200多处。虽历经数百年,但村落九宫八卦的格局一直未变,其“青砖、灰瓦、马头墙、肥梁、胖柱、小闺房”的建筑风格,成为中国古村落、古民居的典范。称其为八卦村是因其地形、村内建筑结构似内外两个八卦图。村落在8座小山的合抱之中,这8座小山的分布很像八卦的样子,形成外八卦;村中的楼宇建筑、街道八方呼应,“钟池”位于中心,似太极阴阳鱼图,8条小巷向外辐射,形成内八卦。

诸葛亮14世孙诸葛利(952年)宦游山阴(绍兴)后任寿昌县令,卒于寿昌。其子青由寿昌徙往兰溪西陲砚山下,传至27世诸葛大狮(1280年),因原址局面狭窄,觅得地形独特的高隆岗,不惜以重金从王姓手中购得土地,以先祖诸葛亮九宫八卦阵布局营建村落。从此诸葛亮后裔们便聚族于斯,瓜瓞绵延。到明代后半叶,已形成一个建筑独特、人口众多、规模庞大的村落。村落布局结构清楚,厅堂和民居型制多、质量高,宗祠的规模宏大、结构独特,各种建筑的木雕、砖雕、石雕工艺精湛,建筑豪华,结构丰富,古建筑总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村内地形跌宕起伏,古建筑群布局合理,连绵不断。村中水塘波光粼粼,竹木茂盛,巷道纵横,错落有致。村落景观多样而优美,即有鳞次栉比的古建筑群,又有环水塘而建的古商业中心,全村形成了一个变化丰富而统一的整体。是目前全国保护的最好,群体最大,型制最齐,文化内涵很深厚的一个古村落。

到了诸葛村,人们不免要问:诸葛亮原籍是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他当宰相的蜀国在今四川,离浙江兰溪有千里远,他的后人怎么跑到这里聚居与繁衍呢?据历史记载,诸葛亮的第14世孙诸葛利在浙江寿昌县任县令,死在寿昌,他是浙江诸葛氏的始祖。诸葛利的儿子诸葛青于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迁居兰溪,诸葛青的一个儿子诸葛承载在兰溪传了10代,到诸葛大狮举家迁到高隆(即现在的诸葛八卦村)。那是元代中期,约在1340年前后。

第二章 谜一样的中国古村落 - 图3诸葛八卦村的影壁墙

诸葛承载这一系人丁最旺。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一系诸葛家族秉承先祖诸葛亮的教导,“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他们精心经营中医药业,所制良药,畅销大江南北,财富积累不少。诸葛村的大经堂(中药展览馆),便是诸葛承载家族在中医药业成就的集中展示。

虽然同是浙江省的旅游胜地,诸葛八卦村的知名度远不及西湖、千岛湖。因为这个大村庄长期被世人遗忘,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研究汉末三国历史(特别是研究诸葛亮)的专家把注意力“聚焦”到这个神秘的村庄。中央政府以及浙江省与兰溪市政府也发现这个村庄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当然,更重要的是它丰富深厚的文化积淀。

20世纪90年代初,诸葛八卦村敞开大门。但在开放初期,来的绝大多数是中国国内的游客,1993年10月13日,中国诸葛亮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年会在诸葛村的大公堂隆重举行。这个奇村作为诸葛亮后代最重要聚居地的地位正式被确定下来。1996年11月20日,诸葛村被国务院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明代起,诸葛村的高隆诸葛氏家族遵从“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祖训,在大江南北和中南亚地区开设了三百多家药店,如今诸葛村四代以上的中药世家就有十四家。据光绪《兰溪县志》载,一向发达的兰溪中药业,有三分之二是诸葛族人经营的。天一堂创建于清同治年间,距今140多年,创始人诸葛棠斋是诸葛亮47代后裔。他生于清道光甲辰年,原是儒士,国学生,钦加五品衔。后辞官经商,致力于药业经营。棠斋先生精于鉴别药材,善于经营管理,习药经商恪守“道地药材”、“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以“敬业”、“为民”为办店宗旨,十分重视本店声誉与商业道德。诸葛棠斋也成为当时浙江药业界的佼佼者。

知识链接

新疆特克斯——世界最大八卦城

新疆的特克斯县因八卦布局而闻名,传说特克斯八卦城最早是由南宋道教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设计的。当时长春真人丘处机应成吉思汗的邀请前往西域,当他经过特克斯河谷时,被这里的山川形势所打动,于是就布置了这座八卦城。八卦城呈放射状圆形,街道布局如神奇迷宫般,路路相通、街街相连。同时,八卦城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秀美的自然风光。目前特克斯之最有: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八卦城;世界上惟一的乌孙文化与易经文化交织的地方;中国最西边的八卦城和易经文化所在地;中国道教文化传播最西端的地方;中国西北部最大游牧古国——乌孙国的所在地;中国现存乌孙古墓最多的地方;中国古代有史记载远嫁公主最多的地方;中国古代有史记载第一位公主远嫁的地方;中国古代最大的赛马场——“汗草原”所在地;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津命“牙帐”最多的地方;中国古代汉王朝与西域游牧古国和亲时间最长、来往最密切的地方;有中国惟一用“乌孙”命名的山脉——乌孙山。

第二节 太极星象村——浙江武义俞源村

只应天上有的古村落

中国浙江省武义县西南20公里处有一座看似平凡的叫俞源村的小村子。村子三面环山,一条弯弯的峡谷坐落在村子的南面,一条S型的小溪从村中穿过,它正是奥妙所在。

远远看去,那呈S型的小溪竟是一条阴阳界线,与周围山沿把整个村子勾勒成一个巨型太极图。而村子的布局更含玄机,村中那幢幢灰瓦白墙的古老建筑按天体星象来排列的正合“天罡引二十八宿,黄道十二宫环绕”。大凡到此的人都会慨叹“此村只应天上有,为何下凡到人间”。

那么这座村子是谁建成的呢?传说此村的太极星象布局由明代开国功臣刘伯温设计指挥建造。据俞源村《俞姓宗谱》记载,俞源村的俞涞与刘伯温是同窗好友,因此刘伯温常到此村与俞涞聊天,并应邀指点山水,而把村庄设计成星象、八卦布局。目前这个村子共有代表性的明代古建筑28幢,与二十八宿分布相对应,村四周有8座山头,加上村口巨型太极图构成天体黄道十二宫和七星塘,七星并呈北斗星状分布。俞氏宗祠正好位于天罡北斗的“斗”内。

第二章 谜一样的中国古村落 - 图4古村街景

这里可谓到处笼罩在浓重的太极文化的氛围之中。巷道、梁柱、墙壁和门窗、生活用品处处都有形态不一的星象图案。古建筑内或木雕、或石刻、或砖雕太极图、动物花草、人物神话故事,做工精细,风格各异,形态万千。

不管是否是刘伯温设计的太极村,但确实给此处带来更多的灵气,为这里的居民带来幸福。事实上,此村明清两朝出过达官贵人、著名文士260余人。这个村里的许多东西都带上了“灵性”。村口的参天古树历经千年风霜雨雪仍屹立不倒,“声远堂”桁条上的8条木雕鲤鱼会随季节变化而变色,等等。

深藏的太极文化

南宋时,在松阳任儒学教谕的杭州人俞德过世后,儿子俞义护送灵柩回杭,路过这里投宿时,停放在溪边的灵柩被紫藤缠绕起来。俞义认定这里是神地,便置地葬父,三年守孝之后便与当地人通婚,从此揭开了太极村的历史。从俞源村后的梦山岗高处俯瞰,一条山溪从村庄东南方流入,呈“S”形流向村外田野,与四周青山在村口勾勒出一个巨大的太极图。“S”形的溪流正好是一条阴阳鱼界限,把田野分割成“太极两仪”。溪南“阴鱼”古树参天,鱼眼处现有公路穿过;溪北“阳鱼”稻壳金黄,鱼眼处种着旱地作物。

俞源村是个有700多户人家、2000多人的古村落,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俞姓聚居地。俞源古村几乎囊括了江南地区所有明清古建筑的格式。村中现存各类宋、元、明、清古建筑395幢,堪称全国之最。民居、宗祠、寺庙、亭阁、牌坊、藏书楼一应俱全,大气的元建筑、古朴粗犷的明建筑、繁复细腻的清建筑在此一一得以展现。

建造太极河后,俞源几百年来未发生过一次洪灾,是否仅仅是巧合?为何古建筑的木雕、砖雕、石雕,从无白蚁、无蜘蛛、无苍蝇蚊虫,也无鸟雀过夜?“声远堂”沿口木行条上的9条木雕鲤鱼为何每年会随季节变色?村口参天古树为何如此茂密?明、清两朝俞源出过尚书、抚台、知县、进士、举人260余人,是因此地阴阳和谐、气场特殊之故吗?这些都成了一个吸引人去探索的谜。

第二章 谜一样的中国古村落 - 图5古老村落的风貌

知识链接

太极的精妙文化

太极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无极即道,是比太极更加原始更加终极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易传系辞上》,“太极”是表示“太空的中心”的意思,代表着上古人对宇宙大爆炸之后状态的抽象理解。现代科学认为,大约135亿年前,无极的混沌状态起波澜,不知名的物质相互碰撞,相互之间产生磁性,磁性又使不知名物质相互吸引,不停地聚集在一起。聚集在一起的不知名物质继续相互碰撞,使各物体产生了高温而进使体积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高。终于,温度和体积到达了极限,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宇宙大爆炸”。

第三节 棋盘上的村庄——安徽黄山石家村

石家村地处黄山东麓,因全村居民皆姓石,故名石家村,又因地处旺山麓,也称旺山村。村内道路分为3条经线、5条纬线,错落有致,道道相通,整个村庄的布局如一个棋盘,因此这里也被称为“棋盘村”。

隐秘着的棋盘村

石家村,后村正中的石氏宗祠象征“帅府”,村前的桃花溪象征“楚河汉界”,一幢幢民居犹如一枚枚的棋子散落其间,山水明净。游行其间,犹如过河兵马,运筹帷幄、了然于心。

当绩溪的山水风光一一被渲染成诗画,当徽商、徽菜、徽墨、徽剧大放异彩,当砖、木、石徽派三雕艺术缤纷耀眼之时,石家村却悄然地隐秘于山林,摆下了一张千古棋盘,在600多年的遐想中,无声无息地书写着它的历史与沧桑。

风水棋盘村

徽州古村落选址十分讲究风水龙脉,注意人居与自然的和谐,谋求“天人合一”,祈望子孙后代人财两旺,安居乐业。在古代风水学中,水口是一个村落的命脉,故棋盘村的水口位于村西端,石山对峙,由桃花溪、古石桥、魁星阁构成,称“狮象守门”。水口石山有天灯柱,村后南山有祖墓,墓旁有古松一株,名“抱祖松”。村落以石氏宗祠——“帅府”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帅府”与一幢幢象征着“士、相、马、车”的民居,一字排列在棋盘底端边线上。“帅府”的对面是半亩方形池塘,池塘里有一个按照石守信帅印比例扩筑的长2丈、高宽各1丈的印墩,印墩上的古柏象征着印柄。

第二章 谜一样的中国古村落 - 图6古村宗祠

棋盘村的民居大多是明清时期典型的徽浙派民宅,外观为石库门、小青瓦、白粉墙、马头檀等,石库门的门盖上置有门楼。门楼和门盖中间用青砖嵌白粉线条和砖雕作装饰。屋内分上、下客堂,上客堂和下客堂两边是厢房,中间是客厅,上堂和下堂中间隔一天井,天井地面用精加工的花岗岩石铺就,地下置下水道,地面至檐口装有落水管。天井又称明堂,是古代徽派建筑用来采光的,同时又是屋面雨水排泄,俗有四水归明堂之称,象征财源不外流,天井两边为阁厢。上下堂还各置有两个“经巷”,一般是通向隔壁居室或厨房的通道,“经巷”各置落地花楹门两扇,门上雕有人物、花草等图案,屋内有立柱44根,用料十分讲究,大多为银杏和香椿树制成。上下客堂各有大梁一根,大梁两端雕有人物图案,支撑大梁的立柱上装有雕刻精致的狮撑,每个狮撑都刻有母狮一头、幼狮数头,母狮脚踏雕空的圆球呈“狮子滚球”状。厢房的窗门均有一块栏板,这是整个居室木雕艺术的精华。上面雕的古代故事中的人物、山水、交通工具等应用尽有,充分体现出绩溪“三雕”中木雕艺术的魅力。

一盘完整的棋

棋盘村村内有3条横街,是棋盘中的3条“横线”。流经村中的桃花溪——“楚河汉界”,隐喻石守信当年常与赵匡胤对弈。桃花溪一侧的远堤岩是红方棋盘的“河界”边线,南北向的纵向街巷是红方棋盘上的九条“直线”。为了棋盘的完整,每条街巷的两端均筑有闸门,巷路尽头皆设弄门,夜晚关闭,宛若一座城堡。村中下水道明暗兼有,5尺宽石板道路,防盗用的上下闸门及马头墙均为典型的徽派建筑式样。街巷一半是水圳,一半是路面,路面用长条麻石横向铺设,条石伸出水面而悬空,夜深人静时若有人行走,便会发出“咚咚”的响声,而水圳更明显的用处在于就近提供水源,以防失火。

棋盘村始建于明代,是北宋开国元勋石守信的后裔到此落户建的村。当年石守信与赵匡胤交情很深,二人经常在一起下棋。所以后人在建村时就以房屋、街道、溪流为元素组成纵横有序、方正整齐的棋盘式村庄,而且在《石氏宗谱》上告诫后人:“村如棋盘,建房屋不得阻塞街道”。因石家在清朝失去了自己曾有的地位,所以村口的魁星阁在建造时还蕴含了“反清复明”的意义。

因石家村远祖石守信原籍是河南开封,而河南石姓发祥地是甘肃武威,均在棋盘村以北,故全村所有房舍和宗祠、厅屋均座南向北。虽然向北的建筑走向与中国传统民居大多坐北向南的习惯相背悖,但为纪念祖辈、思怀故土,同时也为了让石姓的子孙后代立于不败之地(按照风水的原则,棋盘村址位于旺山北麓,而绕村河流桃花溪在北面,向西流去,依据古代“枕山面水”的风水原则理应屋房舍门户向北),向北既是一种怀念,同时也是一种希冀与期盼。

在棋盘村的古文物中有一轴被石氏族人视为镇村之宝的吉画——《石守信报功图》。此图全称“威石氏源流世家朝代忠良报功图”,是一幅巨型版画。画面高5.6尺,宽8尺,它的制作工艺是将整个画面分割成数十小块,再由工匠逐块刻制成版印,最后按画面顺序排列制成。画面四边刻有龙纹。画中主要内容是石守信及其祖先如何英勇作战建立功业的故事。图中各种人物达千人以上,军旗军马不计其数,是名副其实的千军万马图。

知识链接

刘伯温何许人也

刘伯温,即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明洪武3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文与宋濂齐名,诗与高启并称。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郁离子》、《覆瓿集》等。

第四节 土楼奇葩——福建漳州田螺坑村

提起客家土楼,最为有名的要数福建永定土楼了,这朵民居建筑中的奇葩如今已广为人知,大放异彩。而漳州的土楼虽然被世人发现的时间要晚于永定土楼,但其鲜明的特色和个性与之相比却毫不逊色。

“天外来客”看土楼

走在闽西南的山野中,看着一座座“天外来客”似的土楼,不禁有点纳闷:到了明清时代,有钱人都在热衷于雕花门楼和园林艺术时,而这里的富人怎么还在以泥巴为主要建筑材料,将住宅修得像一座座堡垒?

福建土楼以龙岩的永定圆楼最早出名,不过漳州土楼也极为精彩。无论追溯土楼历史的久远,还是建筑形态的奇异多样,漳州土楼都给人更为丰富的遐想。

据考证,漳州土楼起源于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当地人文的兴盛与中原旺族的一次次南迁紧密相关,当时只有富裕的人家才需要花大力气来保卫财富和生命的安全。

在数以千计的漳州土楼中,南靖县书洋乡田螺坑的土楼建筑群是最美丽的,它由一方、四圆五座土楼组合而成,如山野中盛开的花儿。

继“步云楼”建成之后,黄百三郎的后代又环绕着它先后建起了“和昌”“振昌”“瑞昌”和“瑞云”四座圆楼。现代建筑专家来考察后,都叹服古人的建筑智慧。这四座圆楼的建造者顺地势增减一层屋柱高度的方法,成功地在第二层取得了平面,大大方便了居住。

第二章 谜一样的中国古村落 - 图7福建土楼

在闽西南一带,建土楼的传统由来已久。比起砖石和木质结构,建造土楼的工序显然要繁琐许多。在大量生土中,要掺上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并反复揉和、舂压、夯筑。

在聚族而居的土楼里,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至五层为起居室,院落里有水井,有宽阔的活动空间。客家人喜欢土楼,还因为它有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冬暖夏凉等优异性能。

知识链接

最大的土楼——承启楼

承启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据传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世3代。其规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被奉为“土楼之王”的承启楼,里外4圈,是圈数最多的圆楼。外圈直径72米,4层,每层72个房间。4圈楼屋外高内低,俯看为4个同心圆,一圈套一圈。中心单层的圆形院落,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是全楼的议事大厅。正门与厅、厅与左右侧门有通道,圈与圈之间有巷道,楼中廊道回转,重门掩映。进入楼内,就如同进入一个迷宫,令人不辨东南西北。全楼400个房间,鼎盛时居住过80多户600多人,全是同族。承启楼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范例,厅堂上的有一副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重法人伦。1986年,邮电部发行的一套《中国民居》邮票中,“福建民居”采用的就是承启楼的图案,并被评为当年“世界民居最佳邮票”。

山野间的谜团

田螺坑村,属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是一个土楼村落,由1座方形、3座圆形和1座椭圆形共5座土楼组成。居中的方形步云楼和右上方的圆形和昌楼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以后又在周边相继建起振昌楼、瑞云楼、文昌楼。五座土楼依山势错落布局,在群山环抱之中,居高俯瞰,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在大地上,又像是飞碟从天而降,构成人文造艺与自然环境巧妙天成的绝景,令人叹为观止,堪称是民居建筑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2001年5月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田螺坑地名的来历颇具神话色彩。有村民说,它得名于村庄背靠的湖岽山状似田螺;也有人说,田螺姑娘的神话故事说的就是黄家祖宗,那个叫黄百三郎的幸运儿,因为田螺姑娘的神助,才得以从一个养鸭少年成为一方富绅。

第二章 谜一样的中国古村落 - 图8田螺坑土楼

田螺姑娘未必是真,黄百三郎可是确有其人。田螺坑黄氏族谱证实,清朝嘉庆年间黄百三郎从永定移居此地,并在这里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土楼群中的黄氏祠堂中央有祖先牌位,黄百三郎名列第一,而他的墓穴就在距田螺坑2000外的“五更寮”,每年清明都接受着田螺坑人的祭祀。

这个养鸭少年当年充分利用山涧泥地尽是田螺,以及谷深林密的地域优势,不断扩大再生产,为自己赚取了第一桶金。像大多数中国人一样,黄百三郎有钱之后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盖房。最先盖起来的是方楼,雅名“步云楼”。沿着高低地势将中厅修建成阶梯状,让人进入大门后就能体会“步步高升”的快感,这样既突出了祖厅的重要地位,又寄托了“平步青云”的美好愿望。

田螺坑自然村,距南靖县城60公里,坐落在海拔787.8米的狐岽山半坡上。村落东、北、西三面环有大狐岽山和大科岽山山脉,南面为大片梯田。村落中,五座土楼依山势起伏、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构成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绝景。

知识链接

最美的土楼——振成楼

振成楼,坐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中南部,由洪坑林氏21世林鸿超兄弟等人于民国元年(1912年)建造,俗称八卦楼,以富丽堂皇、内部空间设计精致多变而著称,这座“土楼王子”,占地5000平方米,费时5年才造成。楼分内外2圈,内圈中轴线后座为大厅,4根直径约70厘米、高近7米的圆石柱挺立厅前,擎起长9米、方约40厘米的石柱,支撑着四棱锥形的屋顶。厅内可容纳16张八仙桌的宾客同时用膳,还可兼作舞台,天井和内圈的上下层走廊能容纳数百人观看表演。外圈4层,每层48间,按《易经》的“八卦图”布局建造。卦与卦之间设有青砖防火隔墙,隔墙中有拱门,开则全楼相通,合为整体;关则各卦自成独立院落,互不干扰。站在厅前中心点上,可以看见左右的水井和侧门。据楼主说,两口井位于振成楼太极八卦图中阴阳鱼的鱼眼上,一阴一阳,水面高低差2米,水温差2度。全楼1厅、2井、3门、4梯,8卦的对称布局,井然有序。振成楼外侧还有耳房、学堂和花园,远看就如一顶旧官帽。1986年,振成楼的模型与北京天坛、雍和宫的模型一起,作为中国古建筑的代表,参加了美国洛杉矶国际建筑模型博览会。